如果秦遇知道礼部尚书的想法,大概会无语的道两句:别扯有的没的了,就是看秦某不顺眼罢了。
礼部尚书不喜秦遇,但太子还是想过拉拢秦遇,可惜秦遇不接招。
这样一个人,得天子另眼相看,又有实才。既然不能为他所用,只能想办法赶走。
太子还没有狠毒到要秦遇的命,只是想把秦遇赶出京城。然后派知府压着秦遇,令其永远都不能回京。
若秦遇当真出任的是黔州同知,那就真的是明升暗贬了。
然而结果却不是。
这就要多
亏了工部尚书,户部尚书,霍大将军等人为秦遇说话了。
前两位是惜才,霍大将军除了惜才,还有跟秦遇的一些私人情分。
至于言父,他官位相对来说低了,说话的分量不够,效果几近于无。
秦遇当初去六部观政,在工部和户部待的最久,秦遇每天的所作所为,两位尚书都看在眼里。
两位尚书很看好秦遇,不想秦遇成为上位者争权夺利中的牺牲品。于是撸着袖子把最开始提出让秦遇任黔州同知的官员喷了回去。
两方人马开始吵吵,最后可能是吵的太凶,火气上头,不知谁冒出一句:“不让秦遇出任黔州同知,难道还让秦遇出任黔州知府不成。”他配吗?
当然最后一句,及时咽了回去。
但是这两句话,依然把其他人镇住了,其他官员都想,这秦遇勉强算有劳,但是却无功,凭什么连升两级。他又不是阁老的孙子。
谁知道,一阵静默中,沉静许久的天子开口,“既然如此,那就令秦遇任黔州知府罢。”
朝官都傻了,太子一派的人又急又悔,他们不是这个意思啊。
但是天子金口一开,再难更改。
等到下朝后,还有不少官员恍惚,忍不住扼腕:他们干嘛非盯着黔州那块地儿,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官职不行吗?
然而现在说什么都没法了。
太子脸都绿了,气冲冲离开,两位尚书打趣言父,恭喜他大女婿得升官级。
两位尚书人精似的,这会儿也想明白了,天子就是看重秦遇,见他们争吵,也不制止,最后才顺水推舟,把秦遇提拔上来。
工部尚书叹了口气:“有些东西,不服不行啊。哎,老了老了。”
户部尚书看着头顶的白云,眯了眯眼:翰林出身,六部观政,吏部任事,编纂丛书,外放为官……
户部尚书长长吐出一口气,叹道:“是啊,我们都老了。”
“老了……”
两位尚书以为皇上有多么看重秦遇,碰到了一点真相,但又不完全是。
天子只是不满太子那不光明的手段和狭窄的心思。
秦遇不站队又如何,秦遇是臣子,总归是要为帝王效力的,这
方面来说,秦遇不站队,反而对下一任帝王更好。
但是太子太急了。以至于天子在想,太子到底是看不惯秦遇,还是想迫不及待在朝中排除异己,安插太子自己的人手,最后架空他这个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