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今夜兜鍪着身,腰悬礼刀,看去威风凛凛,然而不知为何,大约是御前执勤的缘故,他看去却全然超脱于外,双目平视前方,静静立在一排金吾卫士的后面,毫不显眼。
御前如此热闹,他却好似和这一切全无干系。若非刻意寻找,险些看不到他的身影。
李诲知师傅和公主姑姑的关系很好,只能暂时忍下想和他分享喜悦的念头,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接着,此次也随圣人到来的崔道嗣,不顾那些清显同僚的侧目,打头当场献诗,庆贺公主归来。
皇帝听完,当场嘉奖,命赐进德冠一顶,玉带一条。
这在圣人一朝,可算是破天荒了。第一回,有人竟因献诗而得如此殊荣。
须知,圣人原本最是厌恶这些显然流于浮泛奉承的所谓应制诗文,曾批一无用处。今日非但不怪,反而厚赏?
继崔道嗣之后,礼部侍郎、秘书监、中书舍人、国子博士等等,这些平日素以文才见长的堂官见状,纷纷也争相献诗,个个口吐华章,翻着花样地赞颂公主仙姿佚貌,内德动天,简直就是瑶池天女下凡,能给圣朝带来祥宁。
皇帝喜悦不已,各也赏赐,叫人再当场记录下来。
听着这些一首比一首肉麻的颂诗,絮雨渐觉耳热,忍不住侧目望向皇帝,觉他有些过了。然而她的皇帝阿耶却好似浑然不觉,不但如此,意犹未尽,竟又命现场参宴的有品百官,不论文武,当场若是作不出来,宽限一夜,回去之后再作,明日全部献诗,他要从中择优,刻印成书,以传民间。
众官面面相觑,很快,纷纷应是,表示回去一定秉烛夜思,明日交诗。又称颂,圣人爱女之心,感天动地。
皇帝面露怡然之色,显然很是受用。
若非夜宴里有几百双眼在盯着,絮雨几乎就要掩面了。
作完了诗,接着,众官又开始献祥瑞了。
起初是丰州一名入京述职并有幸随驾的刺史称,所管地界有一条泉河,向来黄浊,然而就在他动身入京前的几日,泉水转清,当地民众欢喜,纷纷前来跪拜。刺史称,原本此事他也未加在意,然今日亲历公主归来,顿悟,此应当便是天下清和的祥瑞之兆。
刺史的表奏,叫皇帝龙心大悦,问近旁吏部尚书,被告知他在外政绩斐然,如今回京正待授官,当即命擢节度使。
开了这个头,接着,许多人跟着表奏祥瑞。有说白霜降于梧桐,有说凤凰现,空中有光如火,落地之后,掘出金元。有说,当地一座寺庙里,古井上面聚有五色云气,有金凰之影现于井中,想必就是公主回朝的预兆。最后竟还有说,当地后山有醴泉破地而出,近旁山石化作食料,远近贫寒者纷纷前来取食,称颂天恩。
这些所谓“祥瑞”,越说越是离谱。
絮雨悄然望向一旁的皇帝阿耶,见他依旧含笑听着奏报,面上并无异色。忽然,好似觉察她在看他,随即转面,悄然向她霎了霎眼,眼露一缕无奈之色,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