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皇帝故作勃然大怒, 再次提出考察“科道”, 事关朝廷脸面, 这次谁也不敢反驳了,吏部立刻拟出条陈, 以“京察”的标准考察都察院御史、六科给事中。

朝野一片哗然,躺着中枪的都察院满腹怨言,却无人真正敢在风口浪尖上闹事。

这次考察,六部言遭受重创,业务不强的被判罢软无能,冠带闲住,业务过强的被判轻佻浮躁,或降职或外调,半数以上的给事中因此被驱离了中央。因六科的“科抄”是政令下达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吏部尚书立刻上书,要求铨选言官,补齐空额。

接连几日,郑阁老一直称病,沈聿登门看过两次,皇帝也派遣太医过府诊脉,竟是真的病了,郑瑾每天愁容满面,胡子拉碴,都没精力和沈聿吵架了。

“父亲不在内阁,这些人就开始胡搞了,六科言官缺额,六部各衙统统都要停摆,重六部而轻六科,就是在玩火。试试看吧,到底谁才是祸害朝廷的宵小。”

沈聿神情淡淡的道:“但愿恩师早日康复吧。”

此时府婢到厅堂来:“沈部堂,老爷请您进去。”

两人同时起身,府婢却道:“老爷只叫沈部堂一人进去。”

郑瑾脸色一沉,到底没敢说什么,又坐回官帽椅上去。

沈聿随着府婢进入内院,先给师母见礼:“师母憔悴了不少,也要保重身子,内子托学生给您带来的阿胶,您记得每日服用。”

“知道你们夫妻一片心意,我记着呢。”郑夫人一边领他进内室,一边道:“这两年公务繁忙,来的也少了,等你老师大好了,带听澜和孩子过来,师母亲自下厨做莼菜鲈鱼羹。”

沈聿只是笑道:“学生又有口福了。”

郑迁靠在床头两个摞起来的枕头上,额头上敷着帕子,脸色苍白,气息不稳。

见老师这副模样,沈聿又不免揪心,抛开政见不谈,但论师生关系,郑迁在他心中的地位远远胜过父亲。

其实官场师生,有时远胜父子,座师能帮你的,父亲未必帮得了你,相反的,学生能做到的事,儿子也未必能做到。师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形成紧密的共同体。

何况郑迁培养沈聿,从不是为己所用,而是真心实意的培养一个接班人。

“师母,老师还没退烧?”沈聿问。

郑夫人解释道:“你来之前又烧起来了,浑身针扎似的疼,太医说是重伤风,要修养些日子。”

郑迁微微睁开眼:“明翰来了?”

“恩师。”沈聿轻声道。

郑迁自嘲的笑笑:“老了老了,身子骨跟不上趟。”

“恩师这段时日太过操劳了。”沈聿道:“您是内阁的主心骨不假,可也要注意保养,别跟自己过不去。”

郑迁将额头上压着的湿手帕掀开,费力的抬起眼皮:“姚滨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