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啊?”
卫小忧歪着脑袋想了好半天:“噢!想起来了。”
他那会儿是在研究木质的风动发电机。
可惜这玩意儿对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就算费心费力搞出来了,以当前的条件,能满足风力的地方几乎都集中在西北部。
在这之上,由于风速是不断变化的,发电机发出的电压必然会忽高忽低不稳定,而使用机械方法调整转速又会加大成本。
小萝卜丁由此得出结论:风力发电不实用。
至少,在当下的大汉以他的水平没法用。
风力发电不行,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水力发电。
三峡大坝是刻在骨子里的骄傲。于是,卫无忧小朋友便苦心钻研了好一阵西汉的黄河流域。
他叹口气,跟众人将自己了解到的小知识分享出来:“黄河呢,自古多次改道,素有‘地上悬河’之称。”
西汉时期,黄河水泥沙含量大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古河道宽阔,水流缓慢,都造成了泥沙无法被冲走滞留在中游平原地区,最后导致泄洪不利的水涝灾害。
刘彻心急道:“你说的这些朕都知晓,朕想知道
的是治黄的策略。”
策略?能有什么策略。
无非就是上游尤其是黄土高原多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支持放牧;上中游修建水库,
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
这些说来简单,但做起来着实难。
毕竟西汉盛行屯田,豪奢无计划地围垦滩地,都为防沙固堤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障碍。
难道他现在要开口建议刘彻别搞屯田了,把地一股脑儿全收回来?
卫无忧不敢再冒险,想了想道:“我知道治河三策,但是不是我想到的,是一位……”
刘彻抢答:“朕懂得,一位路过的隐士高人。说吧!”
卫小四:“……”
本来就不是他的东西!
这治河三策是西汉末年,哀帝执政时,由贾让应诏上书提出来的。
卫无忧小朋友毫无感情传达贾让的意思:“这三策分为上中下三策,上策主张不与水争地,人工改道,通过漳水入海,避高趋下。中策则是在东西两面开渠引水,灌溉农田,加筑新大坝。至于下策,便是保守旧堤,时时修补,劳心费力无用功了。”
他将三种选择都摆在刘彻面前,叫他自己选。
皇帝陛下拢着眉头琢磨好一阵,问:“上策的漳水入海,便是将黎阳以西都给决了?”
卫无忧点头:“上策花费最大,但是有惠泽千百年的可能性。不过,它需要迁走部分百姓,有毁坏城郭、田庐、冢墓的可能性,还会在当下获得百姓的抱怨。”
刘彻沉默了一会儿,大约是不愿意,又问:“那中策呢?”
“中策还是让黄河从浚县遮害亭向北,但是呢,我们不依靠黄河东面的旧堤,而是向北另筑新堤坝三百里。”
这样一来,就使黄河从太行山与新筑堤之间穿入漳水,极大地减少了损失。
萝卜丁又取来两只食箸比划着:“然后,我们在东西两面分别修建数个水门,涝了,就开西面水门分洪;旱了则开东面水门灌溉。这样一来,受益的不只是治黄一方面,还合理地利用了黄河水放淤、种稻、通航、改碱等等,变害为利了。”
有了上策的劳民伤财还画大饼,猪猪陛下再听中策,就觉得顺耳多了。
那下策一听就不靠谱,毕竟这么些年,每次黄河一泛滥,刘彻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加固堤坝”四个字,早就已经厌烦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