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易黑洞”,诸位大概就能领略一二了。

自然,如此规模宏大而获利无算的贸易,在百年内以顺理成章的方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底层逻辑。当中外的往来全面展开以后,首当其冲的就是西班牙葡萄牙苦心经营的由美洲至菲律宾最后至大明的帆船航线。带明的商品货物百工百业随着白银的浪潮倾泻而出,用不了几十年的功夫就将航线上一切的经济体给倾销得倾家荡产屁滚尿流,连骨髓都给榨了出来。

当时中华的贸易优势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即使在经过复杂而漫长的海洋运输之后,华夏的货物依旧可以轻松吊打全场。仅以欧洲与美洲为例,自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墨西哥市场上华夏丝织品价格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东南亚是荷兰产品的1/3,在欧洲是产品的1/4-1/3;而铁质品、麻织品乃至茶叶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则干脆仅有欧洲同类商品的九分之一不到。彼时从事中西货物贸易的船只,轻轻松松就可以有三四倍的利润,足够让资本铤而走险。

除此匪夷所思价格优势以外,彼时带明商品的质量也是冠绝世界,号称“没有一种产品能比得上中国人的创造”、“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货物”,东南及两广的豪商,可以轻易的商品种类与质量上鄙夷他们的欧洲同行。

而如此价格与质量的优势双重叠加,那一旦经由贸易路线扩散流布,会引发如何凄惨的爆杀局面,当然也无足意外了。

仅仅十五世纪后期数十年的功夫里,与带明毗邻的菲律宾土著人便在销售狂潮下彻底忘记了传统的织布手艺,而市场则全部被华夏的绸缎布帛占领;十六十七世纪贸易继续扩展,奔涌而出的商品呼啸喷薄,直接摧毁了整个西班牙葡萄牙的纺织业,所过之处唯有一地鸡毛。

到十七世纪后期,就连远在美洲的墨西哥城中,人们都更愿意选择丝绸布帛而非欧洲的破烂货,所谓“一旦中国产品短缺,尽管欧洲产品充斥市场,他们也绝不问津”——逼得当时的法国商人无可奈何。只能给自己的产品印“中国制造”的标签,以次充好,欺瞒消费者。

当然,在这种近乎疯狂的倾销之前,葡萄牙西班牙乃至欧洲人还是竭力做过一点逆转的尝试,希望抹平华夏那年复一年大得近乎夸张的贸易顺差。他们试图往带明贩卖本国的产品,最后却发现自己那堆二流货色实在不讨带明百姓的欢心,唯一有销路的只有从美洲挖掘出的金银。

甚至而言,即使靠着能工巧匠侥幸在中国人未曾涉足的领域拥有了优势,一旦展开贸易之后,优势也会迅速化为乌有。十七世纪的法国工匠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任何销往中国的工业品都会被迅速模仿开发变为物美价廉的货物,然后反向再倾销回来,顺便挤垮老师傅。

——历史是个圈了属于是。

这种贸易上的垂死挣扎发展到最后,甚至演变为了当时世界霸主葡萄牙与西班牙绝望的封锁。两国的国王都曾经下令限制由马尼拉至中国的航线,减少船只往来,希望挽救本国那点奄奄一息的手工业,阻止贵金属外流。但结果嘛——结果就是带明吸入的贸易顺差愈发离谱,活生生将两国的白银存量抽了个精光,顺带着打爆了它们仅存的产业。

……只能说,西班牙葡萄牙辛辛苦苦在美洲烧杀抢掠,终究只是个大怨种的下场罢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