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性子老实厚道尚好,若是那等喜欢惹是生非之人,往后织女镇就有热闹瞧了。
“这群人皆打北边过来,往后就安置在织女镇了,官府信得过你,允你自行安置他们。”
此处吩咐里正自行安置并非让他随心所欲把灾民们随便扔到个旮旯角,而是说明分给他们多少土地、划定房屋范围,并且让里正登记好他们。
里正主管乡里户籍文书、催缴赋税,对于官府中人来说,他不过是个小喽啰而已,然而在乡民们眼里,里正极受尊重,属于十里八乡有名的体面人。
如果想在织女镇过安生日子,少不得和里正处好关系。
织女镇与寻常的村落并无二致,顶多房屋数量比别的村落多些。
镇子里最体面的建筑要属前头那家杂货铺,掌柜姓乔,往年将整个织女镇纺织的丝绸、产的茶叶运去明州城倒卖,能赚不少银钱。
他家杂货铺是两层楼,在这个时代属于格外体面显眼的建筑。
当然,在灾荒到来之后,桑树茶树照样遭殃,他已经一年没有开过张,单靠往年的积蓄过活。
里正家里五间青砖大瓦房同样显眼,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颇有家财。
至于余下几十户人家,有四五户家境殷实的,屋子用半砖半泥土制成,在乡间尚算不错。
而大多数乡民住着低矮的茅草屋,因为织女镇比周边更富庶,他们在寻常年份吃饱肚子不成问题,灾年也能勉强支撑不被饿死。
而且织女镇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从镇子里走一趟不过几百米,却如同爬了个陡坡般辛苦。
车队里的人打量完织女镇,觉得不过如此。
刚进来时,他们见到那么多桑树茶树,心里十分震撼。
西边没有种茶树的,茶叶价格非常昂贵,普通百姓压根喝不起。
所以在看见织女镇数不清的茶树之后,族人们皆以为织女镇会富到流油,乡民们过的是地主老爷的日子。
如今细瞧,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
当着官府中人的面,里正不敢怠慢,他殷切地同小吏商量该将人安置在何处。
“织女镇多山,西边已经被各家各户建好房屋,倒没地能装下那么多人了。”
西边是高地,南方雨水充沛,遇见不好的年份会有洪涝发生,所以人们皆将房屋建在高处从而避免损失。
从织女镇乡民们的住处到东边,地貌呈U字形,中间最为低洼,但凡雨下大点就会被淹掉。
至于东边,地势同样高,甚至比乡民们住的地方还要高些,不过相比于西边的平坦,东边略显凹凸不平,若想在此处建房屋,恐怕需要额外花费许多力气。
南边北面同样可以,但地界比较小,车队要分成两波零散居住才成。
车队诸人打北方过来,北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降水同样有限,除却百年之前闹过回洪灾,他们便再没有听说过洪水。
所以好些人想在中间低洼处建房。
织女镇的人听了,嗤笑这群外乡人没见识。
两边往后还不晓得如何相处,加上织女镇乡民觉得这群外乡人要过来与自己抢夺土地,他们对突然到来的外乡人半点好印象也无,自然不会提醒他们。
木槿打量着周边地形。
与半辈子待在王家村顶多去过县城、信息闭塞的族人们不同,她知道南方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若在地势最低的地方安家,别说洪灾,连大雨都抵挡不住。
所以首先排除中间的选项。
她们要么分成两拨在南北,要么去地势凹凸不平的东边。
她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