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然而还是不行。

这其实与众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的情况相反。

过去,在华外企的服务器许多设在中国境外,它们手中大量数据当然同样存在海外。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外国企业掌握着的中方data,中国方面无法得到,对方拥有唯一权限。

不过两三年前,参加欧盟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国官方也通过了一项法律,也就是《网络安全法》,涉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外企,比如为能源与交通公司提供云服务的外企,在中国收集来的“重要数据”必须保存在中国境内,不能带出中国国境,或在中国境内建立独立数据中心,或交由中国企业托管数据,除非提交豁免申请。这基本是针对“云服务”等。

为此,因为被认为拥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苹果将与某中国企业合作,将把中国用户的数据储存在那家企业的服务器上,双方正在合作建设数据中心。苹果方面控制数码密钥,苹果依然拥有单一权限。

可中国企业呢,比如泛海、清辉,对于掌握着的他国数据,别说肯定无法拥有“单一权限”了,甚至被认为不能拥有任何权限,为此,他们正被逼迫整体出售国际业务。

大国的博弈之间,个人、企业,也都会被卷入洪流。

许许多多的故事纷纷乱乱涌进脑子。

比如,美国某人工智能领军人物在被问到“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阻碍是什么”时,出乎意料,回答的是“国家竞争”。

再比如,前几个月,也是因为怀疑“安全问题”——这次是因为技术,他认识的某“千人计划”的教授被FBI逮捕了。

前些年,为吸引些海外人才,中国官方曾大张旗鼓搞过一个“千人计划”,号召海外的学者们任职于中国高校。当时经鸿就隐隐觉得不妥,而后果然,几年后,参加过“千人计划”的教授们、科学家们,其中多人先后因为“经济问题”等被FBI逮捕,比如“以虚假的账单向校方及IEEE报销旅游等开支”“申请了科研经费可款项并未用于学校”,明显是杀鸡儆猴,许多美国高校也被勒令严查华人教授的“兼职”,一经发现即可开除。

再再比如,因为最近“加征关税”,这段时间他认识的实体老总们的担忧。

经鸿从事IT行业,于是当时他想到的是日本芯片,他知道这东西的巨大威力,也理解老总们的巨大担忧。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力变得昂贵,日本抓住电气浪潮大力发展家电产业,诞生出了索尼等等一系列的家电巨头。家电业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半导体的市场需求。全球的半导体产业发生转移,从美国转向日本,日本一度占据到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

紧接着呢?

通过两次钓鱼执法,美国逮捕日立以及三菱公司涉嫌窃取商业机密的两名日本工程师,并将这个作为理由,派美国人入驻两家日本企业担任高管,“进行监督”。

再接着,1986年初,美国裁定日本芯片存在倾销的行为,对日本征收了100%的反倾销税并签订了无比苛刻的《日美半导体协定》。与此同时,对韩国的相关产品却只征收不到1%,大约是0.75%,大力扶持韩国。于是,《日美半导体协定》签订一年后,韩国三星半导体首次盈利。

再加上1985年那要命的广场协议,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日本的半导体产业迅速失去了竞争力,衰落了下去。

当然,日本也未坐以待毙,搞起了“对外投资”,5年投了1700亿美元,扶持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半导体、菲律宾的工业元件比如电容、泰国的汽车和硬盘,投出来了“亚洲四小虎”。

现在呢?很多东西一模一样。

普通企业担心被加征关税,而他们这些科技企业涉及到的更多、更广,比如技术、比如数据,要担心的只多不少。

从十年前那第一款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软件“网际快车”开始计算,他们一年年走下来,短视频APP以及平台、几个跨境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