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5(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唐僧在心里叹了一句,知道现在不是详说的时候,准备过了宴席再找机会好好和皇帝陛下聊聊。

他知道他是和尚,有些事情不该由他来说。但是为僧者求的是渡化苍生,求的是解除苦厄,若是拜佛念经都无法达成目的,那这个经不念也罢。

车迟国的道士能凭本事让国王奉道教为国教,不知道大唐的道士有没有同样的本事。

不多时,李二陛下的亲信大臣们各自就位,唐僧起身和他们见礼,等大家都落座之后才发现有点不对劲。

他离开时陛下率领文武百官送至城门外,如今他回来,宴席上依旧都是熟面孔,但是却少了几个很重要的人。

比如太子李承乾,比如丞相魏征。

先前唐皇因泾河龙王之事魂归地府,还是魏征给阴间判官写信才让判官改了索命文书,还给唐皇加了二十年的阳寿,然后才有接下来的水陆大会。

按理说,他千里迢迢回到长安,魏征魏丞相不应该缺席。

还有太子,太子殿下对儒释道三教皆有涉猎,他离开时太子还曾跟随陛下亲自出城相送,为何现在却不见踪影?

他倒不是觉得他一回来就得有文武百官过来拜见,兴许太子殿下和魏丞相都有别的事情要做吧。

李二陛下召来亲信大臣不是为了赴宴,而是听唐僧讲西天路上的事情。大唐疆域广阔,但是四大部洲广阔无垠更加难以想象。试问哪个皇帝不想开疆拓土,可惜大唐连年征战,不能再轻易打仗,他也只能听听外面的情况了。

唐僧一路上不曾停笔,走到哪儿写到哪儿,如今行李担子里已经有厚厚一摞旅行日记,让他再说一遍完全不是事儿。

僧人大多都会俗讲,他也是能开坛讲经的**师,口才自然不会差。

可惜宴会这种场合不能讲太久,他路上的所见所闻也不能全部说出来。挑几件有意思的事情说说就是,其他的还是关起门来说给皇帝陛下自己听为好。

之后具体有多少能昭告天下他做不了主,他只知道要是直接将灵山的真相摆到百姓面前,肯定会在民间引起骚乱。

天下初定,皇帝绝对不会允许那种事情发生。

唐僧面带慈悲说了几件路上的趣事儿,宴席很快进入尾声,等到谢恩宴散,文武官员各自回府,他才让沙僧将行李担子放出来,拿出里面的西行游记给皇帝陛下看。

正好李二陛下留下唐僧也有别的事情要说,让三位徒弟在殿外自行活动,只他和法师二人去书房便可。

不是说接下来的事情必须瞒着他们,而是他们在宴席上就不像能坐得住的样子,宴席结束还是不要为难他们了。

哦,不对,猪长老还是坐得住的。

稳重能吃的猪长老拍拍肚子出去,还没来得及和师弟诉说他这几日的苦楚,小狐狸崽子就杀气腾腾的冲了过来,“猪八戒!狐爷把你扒了做席面啊啊啊啊啊——”

猪八戒:???

“咋啦这是?”

他今天老实的很,都没说他的尾巴像围脖。

书房里面,李二陛下将那厚厚一摞西行游记放在桌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