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不识字,觉得写出来还挺漂亮的,就定了这个字。
赵老二无不同意,反正他都听媳妇的。
县太爷说话好听,二房一家乐得眉开眼笑。
田氏赶紧让赵雪窝准备酒菜,请县太爷留下吃饭。
县太爷怎么好叨扰举人家人,只说衙门有事,等赵锦煜回来再一起喝酒,急急忙忙的出了大酒楼。
县太爷回去的路上跟杨铁柱念叨,赵锦煜会试最好能中,否则这七百银子他还得要回去。
杨铁柱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默默的应了一声:“刘大人说的极是。”
作者有话说:
县太爷:时刻准备好要银子。
第51章
因为雨生得的五百银子收的心安理得,毕竟是衙门奖赏的。
可赵雪窝这二百两抚恤银子收的不吉利。
给大房退回去,赵雪窝做不出来,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像媳妇之前的样子,将银子捐出去。
既然上次捐了私塾,这次干脆还捐私塾。
就这样私塾又免了大家一年的纸墨银子。
老院长还亲自给大酒楼写了一副对联。
拉着赵雪窝的手感谢:“老夫僭越了,你们赵家是中了举人的,多好的对子写不出来,可这也是老夫一番心意,还望举人爹娘不要嫌弃。”
赵雪窝笑道:“院长客气了,能得到您的墨宝是我一家的荣幸,明年小妹读书还要麻烦您。”
赵院长一惊:“你妹妹要读书?”
赵雪窝如实回道:“也不用学多少东西,识得几个字就成。”
院长没想到赵雪窝有这种见识,一边高兴的拍着他的肩膀,一边道:“对,女孩子也应该读书识字,这书读好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子女,男孩女孩子都是一样的,你就放心好了,你妹妹的事我会亲自处理,一定给她找个最好的夫子。”
赵雪窝又捐了银子,这次三房没像上次那么高兴,虽然他已经跟着赵雪窝被人念了一遍又一遍的好,可他也没办法像上次那么高兴。
雨生才19岁就中举了,想他考了一次又一次,到现在还是个穷秀才,人家县太爷一送就是五百两。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赵老三长吁短叹了半个月,刘氏安慰道:“没中就没中吧,以后好好培养咱儿子,高低也得中个举人回来。”
赵老三只能认命的应道:“希望儿子争点气吧。”
刘氏又道:“如今雨生中举了,你这个做三叔的也该过去表示表示,咱们是不求二房什么,可咱儿子的前程还要呢,都是一家人,关键时刻总比外人强。”
赵老三听了这话,鼓起心气带了些礼物跟着媳妇一起去了大酒楼。
三房能屈能伸,大房可就不愿意了。
尤其听说衙门给二房把二百两抚恤银子退回去了,险些没气死。
赵雪窝吞了银子捐给私塾买了名声,给县衙的二百银子可是从她手里退回去的。
怎么如今衙门还银子还到二房去了?
她先去找赵雪窝要说法,赵雪窝只道这是衙门给的,他做不了主,让黄氏自己去找衙门说。
黄氏气不过,请姑爷替给县太爷传了话。
县太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