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9(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几个传教士轮流教,每次都焦头烂额,实在受不了就来找康熙哭诉。

康熙能怎么办,就只能把台子放在中间,变成圆形的台子,让太监们围着传教士一圈,那样就相对后边少一点,也勉强能听清楚了。

顾凝宸就想到扩音器,不过扩音器需要电磁能转化声音,这时候的技术压根做不到,只能更原始的办法。

比如用回音的效果,来增加声音大小。

最简单就是在台子的木板凿几个小窟窿,然后底下放上大水缸。

这样声音传到底下,通过水缸的回音作用,就能让声音传得更远一些。

她画了个示意图,跟康熙解释一番。

康熙很感兴趣,立刻就让人改造了台子。

他还让李德全站在台子上说话,看看声音能传多远。

这可难为李德全了,站得比康熙还高,上去的时候腿都是软的,连滚带爬,上去后更不敢站着,就蹲着说话,声音也一样能传开。

康熙示意李德全继续说,他慢慢退后,退到一定范围后确实听不清楚才停下。

他再估算了一下站的位置和台子的距离,扭头对顾凝宸道:“如果台子大一些,底下放的水缸更多,是不是声音能传得更远?”

她连忙点头道:“皇上,该是可以的。”

顾凝宸看了康熙一眼,这人举一反三的反应实在太快了。

后来也是听戏发烧友的乾隆建造了一座听戏楼,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三层的木结构,表演的演员站在第二层表演,他们脚下的木板就有很多小洞,一层的地板也是。

然后一层底下还有地下室,里面就放了很多大水缸。

通过上下空置了一层增加回音,再加上地下室这些水缸增幅了一次,声音就能跟立体环绕一样,对面都能听得极为清楚。

可谓重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情景!

这就算了,乾隆还在戏楼上增加了机关,让演员能够“飞起来”,跟后世的威亚很相似了。

唯一不同的是,戏楼用的是滑轨,只能走固定的轨道,不过在那个年代已经相当先进了。

戏楼对面的看戏楼一共两层,乾隆带着妃嫔坐在二层,视野非常好,足见他多会享受。

顾凝宸不知不觉在小本子上用铅笔勾画了三层戏楼的大概结构,添补了一下,跟记忆中乾隆的那座戏楼的轮廓已经很相似了。

她正要放下本子,就被康熙接了过去,他看了一眼道:“这是戏楼?倒是不错。”

顾凝宸回想了一下,记得康熙也是很喜欢看戏的。

只是之前一直有战事的关系,后宫太皇太后都带头节俭,他这个皇帝更不可能看戏,所以原身进宫后压根就没看过戏。

如今征战结束,国库又充盈了起来,康熙这点小兴趣也能继续。

再说了,太皇太后也十分喜欢看戏,后宫嫔妃也是如此。

毕竟后宫的娱乐太少,也就过年过节能看几场戏。

于是顾凝宸连对面看戏楼都画上了,没有机关和扩音设计,这看戏楼要简单得多,只摆上舒服宽敞的座位就足够了。

康熙看着起了兴致,接过她的铅笔在上面小改了几笔后说道:“紧赶慢赶的话,年底应该能把这两座楼建起来,回头皇祖母和皇额娘也能在过年的时候看看戏,热闹热闹了。”

第49章 三更合一

康熙是典型没有拖延症的人,想到就做,立刻看着皇宫的舆图选了一块地方作为戏楼之地。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