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悄猜想,卫南辞和原君恪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因为他们的兄长,在同一场灾难中,遭遇了变故,而他们两人显然都没过去那个坎儿,心中的愤懑和懊恼无处宣泄,只能在每次被对方勾起回忆时,将其转化为某种外化的对抗情绪。
“那你见到我的时候,会有不好的感觉吗?”
“我那个时候不怎么认识你,都没注意过原君恪还有个弟弟。”卫南辞苦笑道。
幸好他是在三年后认识的原悄,过了这么久,当时那种愤怒和难过已经被消磨了大半,他如今甚至可以心平气和地朝原悄说起这件事。
原悄看着对方,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安慰。
与此同时,他也不禁有些纳闷,当年那场事故这么重要的信息,为何他所知的原书情节中,一概没有提及,只用一句“原君怀遭遇意外”就一笔带过了。
可惜原悄不知道该找谁去要答案。
他已经穿过来这么久了,脑海中这本书的情节都未补充完整,他甚至不知道卫南辞和自家两位哥哥在书中是什么结局。
当日,待原悄暖和得差不多后,便动手和卫南辞一起将剩下的沙盘组装好了。
卫南辞对眼前这成果很是满意,忍不住绕着看了好几圈。
“那我就带着金锭子先回去了。”原悄一边收拾箱子一边道。
“到了该用饭的时辰了,我带你去吃好吃的。”卫南辞说罢出门吩咐了人帮忙将箱子收拾好,又让他们招待金锭子在营中用个饭,这才拉着原悄走了。
卫南辞带着原悄去了京城很有名的一家饭庄,叫江月斋。
巧的是,这江月斋正好在余舟的济仁堂对面。
两人挑了二楼靠街那侧的雅间,透过窗户正好能看到对面的济仁堂。
“余先生这济仁堂真够气派的。”原悄开口道。
“十几年前那会儿,济仁堂还不是医馆。”卫南辞一边点菜一边朝他解释道。
“那是什么?”
“花楼。”
原悄闻言险些被水呛到,“花楼?”
“这件事情就说来话长了,我只听说我师父和余先生是在这里认识的,后来出了一些变故,花楼被查封了,余先生就将这里改成了济仁堂。”卫南辞道:“这里是整个大渊朝,唯一一家敢给人动刀子的医馆。”
“动刀子?”
“嗯。”卫南辞道:“有些病靠着吃药扎针是好不了的,比如肚子里有东西坏了,得动刀子才能治好。”
原悄闻言十分惊讶,心想古代这样的医疗水平,竟然还有手术吗?
“据说当年百姓听说此事后都不敢上门,直到余先生的人救活了一个难产的妇人,母子平安。”卫南辞道:“从那以后,济仁堂就出了名了,每年都会有胆子大的,愿意来试试。”
毕竟,有些病不治就是死路一条,治了尚且有一线生机。
“给人动刀的点子,是余先生想出来的?”原悄问。
“是吧。”卫南辞道:“具体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回头你可以找余先生问问。别忘了你答应过我,过了年就会找他瞧病,这眼看都十五了。”
原悄本来对于“治病”一事还有些抗拒,生怕节外生枝。
但如今从卫南辞口中听了这么多余舟的事,又不禁有些好奇起来。
他是见过余舟的,对方虽然比他年长一些,但相处起来却是个简单温柔的性子,若非卫南辞今日所言,他实在难以将这些事情和对方联系起来。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