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
可在场许多人无不变了脸色。
想要增产减税,就要种良种。
种良种,需要接受各地良种司,以及当地被纪炀刚着手整理的各地农务司监察。
监察什么?
只是良种的种植情况?
这只是其一。
其二便是各家的田地亩数。
毕竟给你家看良种情况的时候,“偶然”发现你家实际田地跟账册上的不符。
那你说这事,报还是不报。
良种司若隐瞒,农务司连着你良种司一起告,本就是有冲突的部门,这还不赶紧告了夺权。
反之也一样。
就算有什么地方,大户跟良种司,农务司全都勾结到一起。
当地的官吏呢?
想要办事,却一直有阻挠的大臣?
如果全都买通,纪炀这学士也不做了,马上去你那地方当知县。
最后一句。
发给谁,还要商议。
看着当初各地指挥使的情况。
自然是谁听话,发给谁。
这还用说。
这次良种分发,官田,普通百姓拥有的民田,肯定最为优先。
特别是普通百姓,纪炀一直对他们颇多照顾。
他这两句简简单单,又复杂无比的话。
再次直冲世家。
或者说,再次直冲拥有隐田的大户。
他要为天下百姓查清到底谁没交田税,到底谁把他们要交的田税,摊给了最普通最吃苦的百姓。
满朝文武这才明白。
上次着手改革国子监,不过是他吹响的号角。
如今这手用良种换清查田地,这才是利刃。
而如今皇位上坐着的皇帝,甚至是他的忠实拥护者。
文学士手心冒汗,金学士更是思索他家下面有没有龌龊账,若有,那有多少。
或者说,不要他这良种了?
一亩地增加一百斤左右的良种,你不要?
一年两熟的种子,你看不上?
再说,纪炀那皇庄里,还在源源不断送出更多良种。
你这次不要,以后呢。
如果人家都急着种良种,你推三阻四,岂不是更入纪炀的眼。
他在灌江府做的那些事,谁不知道。
让多少乡绅世家去修城墙修道路。
他在灌江府敢这么做,难道不敢在汴京如此?
他纪炀,会没这个胆子?
只能说,纪炀那两句话一出,整个朝堂沉默不止一瞬。
方才还热热闹闹要良种,现在恨不得自己没出现。
不少人对纪炀,简直既爱又恨。
爱他确实厉害,政绩斐然,恨他自己不跟自己一条心。
你一个勋爵人户,干嘛一直心系百姓。
可这么久了,纪炀的为人,谁还不清楚。
跟他甚至多说无益。
纪炀看看四周,笑道:“那良种分发的事,便私下再议了,但时间也紧张,想赶在六月前种下,也就一个月。减去路上需要时间,估计只有十日时间。”
十天,给你们一个机会,赶紧把自己家那些欺压百姓,隐瞒田产的事给处理了。
不管是把田地低价卖给任地百姓,还是如何如何,他都不管。
等专门成立的良种司到下面的时候,一旦发现玩花的,纪炀的手腕,众所周知。
下朝之后不少人开始研究良种司的名单。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