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1(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里不说他们或对或错,从出生以来便接受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时代局限了他们。

这也证明,他们会忠于皇上,忠于徐家江山。

同时恪守亲戚,臣子的本分,不会轻易指出皇上的错处,甚至会去维护错处。

更不敢以下犯上分析内里缘故,毕竟稍有不慎,就是指责先皇对政务处置有问题。

所以有些话,就该他这个“大逆不道”的人来说。

算了算了。

看来这事还是躲不过去。

下了早朝后的纪炀,被林大学士拍拍肩膀送到勤政殿。

再回家的时候,已经可以去接他娘子下班一起回去了。

几个边关齐齐请求开关市的事,被纪炀直接按下,更跟皇上长谈一番,连金家都不能入内。

这次之后,纪炀依旧天天去皇庄种庄稼,可再试图小看的人再也没了声音。

人家是不往皇上身边凑。

但不代表人家不得圣宠啊!

有些人就算不去巴结,照样是皇上的肱股之臣!你们还没看明白吗。

外面人还在分析纪炀的地位,纪炀则看着新一茬的育苗两眼放光。

这是,成了吗?

他们终于找出合适的良种了?

第137章

从一粒种子, 长出根部,发出嫩芽, 需要多久的时间。

很难想象, 所有的生命都是依靠这样的嫩芽生存,即使千百年后也不例外。

粮食种出来,人吃的, 牲畜吃的,靠着它们维持人的生活跟生命。

所以人们会为这样的嫩芽兴奋,更会为植物的生长着迷。

观察一片叶子, 是再无趣也最有趣的事情。

不怪人们都爱养花种草,不怪人们爱种菜种田。

满朝文武在这样的一片嫩芽面前, 呼吸都慢了许多。

总感觉多呼吸两口, 就会损伤眼前细嫩的叶子。

这可是大宝贝, 让百姓吃饱的好东西。

但凡有点想法的, 都不会慢待眼前的嫩芽

等皇庄的人介绍之后, 众人看看旁边收获的谷子,那沉甸甸的穗子实在不可思议。

即使不懂农务的人, 也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这次培育的种子抗病害能力很强, 只要小心照料, 绝对能丰收。”皇庄的农人道, “今年夏收秋收的时候,厉害的地方稻子均产在三百二十斤。”

如果换了这次的种子,能在三百八十斤左右, 不仅如此,一年的时候, 绝对可以两熟。

也就是说, 这次的一年两熟的种子已经十分成熟。

纪炀想要的一年两熟, 两年五熟快要达成。

从纪炀回京稳定之后,带着当初的太子,如今的皇上一起召集农人,到现在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

集合天下农人之力,终于有了些成果。

皇上也算看着皇庄一步步开始研究稻子,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自然十分满意。

试想,以前一年熟一次的庄稼,现在变成熟两次,直接翻倍。

那天下百姓还愁吃喝吗。

皇上也没想到,自己登基头一年,就有这样好的消息。

他这一年算是战战兢兢,总害怕自己做错事情,更怕什么东西说的不对惹来笑话。

可良种的成功培育,让他再也不担心自己之前做过什么。

说句不好听的,有这个东西,那就足够了!

徐九祥看向纪炀。

自从他登基之后,无数人围着他转,说什么话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