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这批种子根扎得好,准备先种一批试试。”

想在暖房里快速发芽,看着根部跟嫩芽的情况,然后再决定种不种到地里。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如今一茬一茬的麦子稻米,都是这样实验出来的。

皇上看的有趣,纪炀又带着徐九祥看了看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看那根部,都比寻常庄稼抓地有力。

金炳郡对农务并不精通,只在一旁看着,人也和气。

纪炀还是很喜欢这位金家长子,他确实有世家长子的气度跟风度。

可惜他们的身份,绝对不能成为好友。

对于君王来说,臣子们关系特别差,这肯定不行,不好做事。

臣子们抱成一团,更是忌讳中的大忌。

皇上总会有一天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跟金家,早早没什么联系。

试想外戚跟能臣关系好到不行。

难道是要架空皇上?

如此君子之交,已经很不错了,将来或许还要对上也未可知。

但那都是以后的事,近几年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他才能专心致志培育良种。

有皇上来这一趟,整个皇庄上的农人更是兴奋,不用谁催促,自己都撸起袖子干活。

恨不得苗苗一天长三回。

上行下效,全国各地都掀起育苗之风。

谁要是能培育出良种,当地长官都会接见。

徐九祥头一次知道,当了皇上之后,竟然会有这样好大的声势。

太子跟皇上的位置,只不过一步之差,竟然有这样大的差别。

怪不得父皇从不说他的喜好,更不准人猜测他的喜好。

估计怕今日说喜欢什么物件,明日下面便铺张浪费送来,这期间谁知道又要损耗多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这次的育苗之风,让皇上徐九祥学会了内敛。

也许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如今的朝堂上,很有时间让他前行。

不过这位置越坐下去,徐九祥越知道父皇给他和母后挡了多少风雨。

皇上还在学习怎么当皇上。

纪炀他们这边的育苗还在进行。

但六七月份时,另一个好消息送了过来。

西北边关灌江府古博城,把去年十月,今年三月的关市税全都交了上来。

这笔钱直接填充了国库,算是关市税改革之后,非常顺利的一趟交接。

与此同时,又送来一些关于使团的消息。

去年五月,由礼部官员钱钏海,使官之一俞达,还有圣属要帝国小贵族卡里带领的队伍从汴京出发。

他们受先皇任命,出使西域,具体的目的地没说,基本是走到哪算哪。

主要这是纪炀提议,先皇虽然没当回事,但自然同意。

约莫在去年八月份左右的时候,这五十多人的队伍终于抵达灌江府古博城,随后又有当地吴将军任派兵士保护,组成三百多人的使团,带着马匹,又往深处买了骆驼出发。

自然装了不少承平国的好东西。

他们这行人九月正式离开承平国,一路往西走。

有卡里的带领,再有当地的向导,路上还让沿途小国帮忙去古博城报信,但凡报信的,古博城那边都会有奖赏。

可随着他们越走越远,消息自然中断。

这次随着关市税一起,倒是说今年三月份的时候,西边有个小国给了消息,还带来使团大臣钱训海的书信,说他们一路往西,遇到狼群也遇到盗贼,好在准备充分,没什么事。

但接下来的路会非常难走,给他们书信让他们不要担心。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