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见过这个笑的人不少,潞州扶江县最初流窜过去的乡绅,灌江府太新县的三家,以及之后的雷温两家。

再有古博城王室。

要是里面仅存的裴家主在这,肯定下意识后退。

纪炀是好惹的?

纪炀是好惹的?

语言贫瘠的裴家主只能发出这种感叹。

纪炀一句话托了底,让事情不至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更说明了,不会按照你们的剧本走。

接着纪炀认真道:“当初微臣年幼无知,不懂得做官还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若真知道其中罪责,微臣怎么不求荫封,说明臣不可能知法犯法。”

这是大实话。

纪炀的祖父是武侯。

武侯的后人,就算再不成器如纪伯爵,周围也是没人敢惹的。

纪炀去求个荫封,凭借皇上的大度,必然能成。

一个知法犯法故意贿赂,一个是打个招呼的事。

谁会怎么选。

纪炀会明知前者有罪,还会选吗。

“如此简单的道理,三岁小儿都懂。”

三岁小孩都懂,你们就别质疑了,再质疑就是连小孩都不如。

不等旁人说话,纪炀叹口气:“说到底,就是那时候读书太少的缘故,若多读些书,自然不会犯这种错。”

“那时候读书少,如今读书就多了?”

不止国子监那边谁嘟囔一句。

纪炀又笑。

韩潇也笑,终于到他出场了。

太不容易了。

为了给纪炀洗名声,他都来汴京当了几个月的官。

韩潇站了出来,拱手道:“皇上,太子殿下,微臣想替纪炀纪大人求情。”

“当初他远赴潞州扶江县做个穷地方的小知县,那时还不到十六,被有心人蒙骗到那么远的地方,还背负如此罪名,却依旧能一心为民,做出令人侧目的政绩。”

“更别说,纪大人为民做事的同时,私下刻苦钻研。以臣来看,纪大人的学识不亚于当朝任何一位进士。”

“就跟臣私下说的一样,若纪炀去科考,必然能中。”

纪炀去科考?

必然能中?

科考有那么简单吗。

“当年韩家迁徙到纪炀所在的扶江县,从那开始私下便与纪炀来往,臣与韩家族老,都教导过纪炀读书。从八年前开始,从未间断。”

“所以臣敢断言,朝中所说纪大人学识不够,不能为官,纯属缪言。”

“若非今日之事直指纪炀,臣也不会站出说明此事。”

“臣不能看着这样一位好官,因为被人嫉妒,受人红眼,所以就被拖下水。”

韩潇说的都是大白话,但句句情真意切,言辞诚恳。

最后还阴阳了一句,你们就是嫉妒纪炀,所以才这么做的。

自己是看不下去了,所以过来澄清!

什么?

问证据?

证据在皇上那!

皇上看过纪炀的文章!

他昨天送过去的,你们傻眼了吧!

说到底,今日提出买卖官帽的案子,就是跟之前说纪炀没有学识不配做官,不配指点国子监联系起来。

其根源还是在纪炀到底有没有这个学问,有没有资格跟学富五车的同僚们相谈甚欢。

这朝中没有科举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