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他们都知道,避世,龟缩,好听的难听话的话都有。
但不能否认他们的才华。
更不能否认人家的学问。
至少韩家到了朝堂上,纪炀那边多了个十分有学问的人。
他也是算下过功夫了,如今朝堂名声不好,便请来韩家好拉拢圣心,拉拢太子。
但这有什么用?
只要他还在提议改革国子监跟官学。
他们就还有抨击的角度。
买官这个天然缺陷,是纪炀如何都不能避免的。
也不知纪炀哪来的精力,现在还在主张改革国子监跟官学,更推举不少真贫家出身的子弟,说什么,他们最了解乡里,最了解民生。
还说什么,要给他们更多机会。
机会就那么多,给他们了?那出身高贵的世家子弟呢?
可这种说法,显然让很多穷人赞同。
特别是纪炀待过的潞州跟灌江府,中间的凉西州也一样。
全都在鼓励穷人的孩子读书。
纪炀甚至还在工部商议,怎么降低印刷成本,怎么降低纸张的价格。
如今够便宜的了,还要再降低?是想让最穷的人也能学会高贵的诗文吗?
这一番折腾下来,还真让工部做出更便捷更便宜的印刷工具,估计只要纪炀争取完那两项改革,便会立刻顺势推下去。
到时候还真是书贱如稻草了。
文字也好,知识也好,本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下面百姓越蠢越好,哪能让他们真的学东西。
皇上欲言又止,纪炀帮他打压世家的时候,顺势夹带了自己的“私货”。
可他又深知纪炀的想法,也知道让百姓开民智不是坏事。
但这种做法,显然更让掌握教育资源的国子监震怒。
当教育不再是特权,那又会把他们置于何地?
特别是灌江府那边。
那边百姓动不动喊着平等,喊着地主家有的,我家凭什么不能有。
更别说他们因为识文断字,多少轻易蒙蔽多少侵占土地的方法都不管用。
纵然有些豪强多买了土地,请佃户的时候都要客客气气。
因为纪炀留下的根基太过猖狂,那些佃户竟然会联合起来抵抗。
真是气死个人。
如果整个承平国有样学样,那还了得?
虽然现在捏着鼻子给自己治下自己土地的百姓让利,但也不代表他们真的愿意给出去。
从六月到七月,如今八月份,他们放出去的血实在太多了。
全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好在银子花出去有效果。
现在下面百姓提起好官,也不止纪炀一个。
更有不少官员,全都是以“扶百姓”“分土地”扬名。
特别是文家几个官员,对百姓谦逊有礼,那照拂的力度,可比纪炀强多了。
再想仗着官声跟他们大声说话,那是做梦!
在异常诡异的情况下,两方竟然比着刷战绩。
不管内里如何想,百姓们纷纷称赞朝廷,称赞朝臣。
硬生生把朝中局面如此扭转,纪炀所做的一切,都让人侧目,即使世家里有些人,心里都在暗暗钦佩。
时间进入八月,算起来宗室凉了小半年,那些科举出来的宗室总算松口气,可以想办法开始寻外放了。
其中徐铭就是他们主要交流对象。
当初被梁王派去灌江府跟纪炀竞争的徐铭,在灌江府是很丢人,派到其他地方,竟然十分不错。
算是少有给宗室争脸的,也让皇上脸色好看许多,允准科举出来的宗室子弟们出去外放,但想要的特权是没了,只能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