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炀好笑道:“幸好跟韩潇学了许多年,否则都看不懂他怎么骂人的。”
纪炀看得懂,五姑娘也不例外,她家什么学识,这信她扫一眼就明白什么意思。
两人具不在乎,甚至让平安帮忙重新封好,看起来像是没拆开过一样。
“寄出去,看看他们要寄给谁。”
说到底。
还是他没考过科举的事,自然跟“清流”的科举人不能沾边。
之前就知道,他这官越大,这件事越会被人拿出来说道。
其实就是借这件事来抨击他。
上面的位置占一个少一个。
他来了,别人就要下去。
自然要想办法诋毁。
这没科举就做大官,确实是不妥之事。
他如今得罪这群酸儒,不定被他们怎么编排,这些读书人的笔可比刀厉害。
以前大家只是在坊间吵吵,然后是朝堂为他吵架。
估计最近一段时间,要用文人文章吵架了。
林婉芸笑:“放心,我哥的文章,绝对能打过他们。”
林家出马自不用说,但那群酸儒们,特别是在御史台那些,肯定还有法子。
纪炀算了算自己得罪的人。
宗室,怎么得罪的大家都知道。
地主们,分了其他地主的土地,同时地主的人早就对他不满了。
如今再多个儒生们。
若不是时机不合适,他都想给自己鼓鼓掌了。
那能怎么办呢。
想这些,不如好好吃顿饭。
吃饱了,继续去官学挑刺!
都得罪了,那就彻底得罪狠一点!
纪炀想了想,让人现在拿出笔墨来,他要给在汴京的好友们写封信。
不是打笔仗吗。
他也来凑凑热闹!
没想到当了知府之后,不仅要搞基建,还要打笔仗。
更没想到,最先来找茬的,竟然是这群酸儒们。
那他就来试试,自己这根笔杆子效果如何?
他文采或许一般,但他会气人啊!
第104章
纪炀从昌盛三十二年五月底到的潞州做官。
现在已经是昌盛三十八年一月底, 算起来,竟然也做了五年半的官员。
虽说前几年都在做知县, 但他实际影响力自不用说。
全天下都因为他提出的制肥方法, 让粮食或多或少增产,有些地方甚至顺着他的思路做出更好的肥料。
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修运河,修道路, 修水渠,修石桥。
这些也都是肉眼可见的功绩,更是利国利民的工程。
再加上, 扶持贫弱县城,增加百姓收入, 维护当地治安, 平定乱臣贼子, 收复故土。
又是一桩桩好事。
但做这些事的时候。
他既是在承平国办事, 既是为民请命。
也是在得罪人。
在潞州的时候还好, 反正那扶江县荒芜得很,他怎么优待百姓, 怎么分土地, 都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