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明年,后年,大后年,只要头悬梁锥刺股,他们就不信考不成!

知县大人还说,等明年官学规模再大一点,去潞州参加州试的名额还会多点,岂不是更有机会!

刘教瑜都没想到,此次县试像是给学生们打鸡血一般。

不仅是男子们,女孩子们也一样,因为在知县的主持下,香粉作坊那边也要开始考试。

她们那边考试也很严格,但只要通过考试,就能跟之前十六位娘子一样,享受同样的福利待遇跟月钱。

这也因为识字的女孩子越来越多,那识字也要分出谁识的多,谁识的少。

考试内容还是从韩家出的题里选出来的,难是难的,可总会有人答出来。

可只有答出来,答的好,便能有月钱,能留在香粉作坊。

冲着这些,各家都愿意让女儿们用功读书。

反正现在扶江县各家条件好了不少,也不用孩子们一定在家干活,无论男女该上学上学,总比他们的出路好。

在韩家人眼里,从他刚来时,扶江县百姓只愿意学常用词,只愿意学简单算数。

到现在无论男女主动学习四书五经,这种转变让他们都没敢信。

要知道纪知县既没有劝学,也没有到处宣讲读书的好处。

他用两条不一样的路来证明读书的用处。

纵然作坊那边证明的有些功利,可还是让韩家人大受震撼。

所以纪炀想请个女夫子去香粉作坊阅卷的时候,韩潇娘子主动出来,她同样是饱学之士,诗词上甚至还超过韩潇的造诣,来做女子们阅卷绝对不是问题。

等韩家五个夫子去官学,韩娘子去香粉作坊,韩潇还跟着纪炀去衙门的时候。

韩族老总觉得有哪点不太对劲?

罢了罢了,这不是他这个老头子能管的,还是看看纪知县最近写的文章,这次又要画几个圈出来。

刚拿出文章,韩族老表情一僵,自己跟其他人好像一样?

县试余温还没过,前三名学子已经在准备行囊,要提前十天送他们到潞州城,由刘教瑜跟两个捕快护送他们去潞州城官学暂住。

三月份,潞州下面各个县城县试前几名都会去潞州城官学,去那等待三月下旬的州试。

州试没过便还乡。

州试过了,可以留在潞州城官学等待院试,两次院试考过,就是秀才之身。

秀才家里不仅每年发米粮,还免田租。

免田租这话一说,整个扶江县读书风气更盛。

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江春一家,他家可是县试头名,也就他家最有机会。

发米粮,免田租,见长官可以不拜。

这些都让人激动啊。

江春本人倒还稳得住,他今年十四,早些年也下地干过活的,吃过苦,自然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江春跟其他两个学生被韩家夫子拉着单独辅导,算是在出发去潞州之前补补功课。

纪炀也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东西,毕竟是头一批去潞州考试的学生,还安排了马车同行。

他们上次从潞州城买回来的马匹已经上工了,现在送他们过去刚好合适。

副捕头卫蓝带着手下,更是把事情安排的十分妥当。

二月十五,考过县试的三个学子正式出发。

刘教瑜特意整理好官服,如今也是有品级的官员,还是要郑重点。

什么?

去之前同为夫子的人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