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因为米价低完税困难的,倒是有不少人家。他之前没动心思买,一时没有契机而是没有由头。
此时他和苏刈成亲正好需要米;再说他也想感谢村民帮他出头拦了地痞。不管真心假意,此时买了米总不欠人情了。
于是他和苏刈说了打算,苏刈由他做,便给村长说了买米打算。
村长虽是欢喜松了重担,但也担心有村民趁价好都纷纷来卖。
按照村里办酒席经验,一般大锅架着高蒸笼可蒸一百斤米,连着蒸七八锅米就足够了。
即使平时吃不饱的汉子,酒席一顿吃个两三斤米后,想再吃一碗肚皮也不答应。
村长担心米买多了,浪费钱。
苏凌却不在意,三文一斤收五千斤也只要十五两。这虽然是一年农户赚的钱,但对于苏凌来说也还行,并不吃力。
算村里家家好收成,一家做十二亩水田,一亩高产两百斤共两千四百斤。还得自留一千斤至一千五百斤为来年口粮,所以能卖的也没多少。
而且农户人更喜欢存粮食,如果不是手头实在紧吧缺钱,是不会开粮仓卖米。
他给村长说有多少收多少,只是到时候估计得借村长家粮仓存着,他家还没修粮仓。
村长笑得合不拢嘴,说直接开族里粮仓存万把斤都没问题。
苏凌听得冒汗,那倒也不至于。
买米的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
还有人不信传话,亲自跑到村长家里来问,见苏凌还在便松了口气。
得知确实按照三文钱买,连声感谢又气喘吁吁跑回家扛米来。
生怕自己晚一步来,苏凌米买够了,自己家的卖不出去。
不一会儿,村长家院子就挤满了人。熙熙攘攘像是看庙会一般,只是各个神色焦急像是怕轮不到自己。
最后得知有多少收多少,心头石头才落地,才敢确定今年秋税有着落了。
有村长主持,乱着的人群很快好队。
族老抬出桌椅坐镇帮忙登记入册。
最后苏凌两人就只用站在一旁看着过称看记账。
每个村民走时都对两人说了声感谢,还祝两人新婚大吉喜结良缘。
苏凌回笑都有些僵脸了,像是提前体验一把成亲当天迎宾客的滋味。
幸好今天进城带的碎银子铜钱够,不然村民说的热切,他也不好意思泼冷水明天结清。
也有村民问两人什么时候办酒,说那天定来帮忙。
得知两人打算盖房子再办酒,一众妇人男人都满脸笑意激动,说他们钱没有力气倒是一大把,到时候都来帮工。
苏凌听着也很开心,说那时候一定请大家来帮忙。
“公子,你说同是一个村的,人怎么就差别这么大。”
小厮见自家公子没回他,扭头一看自己公子盯着那哥儿看痴了。
他忙低声提醒道,“公子!你盯着别人看不怕周围村民打你啊。”
李公子笑道,“这就是苏凌的神奇之处,或者说人与人的神奇。村民面对他时,脸上的笑意是淳朴自然舒心的。”
小厮瘪嘴,“公子莫又是起了心思。”
李公子道,“我只是打量这位候选管事,是否品性端正样貌资质。”
“而且,咱们候选管事旁边的男人,公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