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省成本,格里芬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租了一个小独栋办公楼,这个小镇距离纽约市曼哈顿约1小时车程,聚集了上百家基金管理机构和全球最顶级的对冲基金,管理着上千亿美金。
海莉不得不购买了一辆二手雪弗兰轿车,用来上班通勤。
她每月还不得不额外给了楼上玛丽太太一笔钱,请她帮忙照顾妹妹安娜。
不过这一点花销对于她即将拿到的工资来说,都不过是小问题。
她把这件事在电话里同凯说,得到了对方巨大的质疑。
“你加入了什么?”电话那头,凯的声音充满了疑惑,“对冲基金?那是什么?听起来像是某种不正规的诈骗公司。”
海莉气得直接挂断了电话。
但凯的反应也不算意外。90%的美国人都对对冲基金一无所知。他们唯一知道的,是这些基金经理们富可敌国,操控市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像电影里那些无恶不作的反派角色。
当然,这种印象也不是完全错误。
毕竟,就在三年前,华尔街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宽客基金带着100亿美金踹翻了英国央行,硬生生把英国砸出了欧洲汇率机制。
那个周三,英国政府丢尽脸面,英格兰银行拿出了270亿英镑试图挽救汇率,但依然没能阻止英镑狂跌15%。
而宽客基金的老板乔治坐在办公室里喝着咖啡,轻描淡写地数着自己赚到的10亿美元。
自那一役,对冲基金一战成名。
以上光鲜亮丽,均与平平无奇的底层交易员海莉毫无关系。
她没有掌控数十亿美金的权力,也无法影响市场的走向。她只是ESF最底层的交易员,负责执行来自上层的指令,确保交易顺利进行,帮基金的合伙人们赚钱。市场震荡是真实的,经济被操控也是真实的,但最终大部分利润,都会落入那些位高权重的投资人口袋里。
对冲基金的概念并不新鲜,它的历史甚至能追溯到1949年。一名叫阿尔弗雷德琼斯的记者兼社会学家,在一本经济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投资组合管理策略的文章。他当时不过是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