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年以后,清治帝??驾崩,十九岁的太子闻褚灵柩前登基为帝,改国号为承乐。

承乐帝登基后,从前那些跟随的臣子们有了从龙之功,很快便占据了朝堂上许多重要的职位。

承乐帝当了十八年的皇子闲王,哪能压制住与这些老奸巨猾、又手握权势的大臣呢?

这些朝臣还美名其曰:帝王弱冠之年,应先学帝王之术,朝政之事,更应多听忠臣之言。

说着冠冕堂皇的话,就是紧紧抓着手中的权势不放。

甚至在闻褚刚登基那年,有人提议,让皇太后垂帘听政。

幸好,皇太后大义,并未同意。

如今登基三年,闻褚政事勤勉,对于那些朝中重臣,也大多以礼相待,因此逐渐积累了声望。

比较年轻的低阶官员想往上爬,就要将前面的权贵挤下来,而挤下他们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帝王。经过观察后,发现闻褚有明君之相,就愿意向帝王表明自己的衷心,追随帝王。

只是,若此次洪灾解决不当,那闻褚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很可能会付诸流水。

乾坤殿

孟问槐看着眼底发青的帝王,叹息一声,将桌子上已经冷却的茶水换下,“陛下,您已经两天没合眼了,万万保重龙体啊。”

闻褚没听见般,继续看着手中的折子。

半晌,紧锁眉头,搁下朱笔,“这些年来,这些人仗着身份,以为朕不敢轻易处置他们,是越来越放肆了。”

与各州郡上报的灾情一起的,还有数十封弹劾的折子。

此次灾情属云州最为严重,云州刺史自然被若干朝臣弹劾不作为,云州管辖下的几个郡的太守也遭到了各种弹劾。

“这次洪灾,这些人不先想怎么去应对,反而先在这里互相推脱、弹劾,脑子里只会争权——”

闻褚的怒气戛然而止。

“贺擎松请旨去抗洪救灾。”

贺擎松擅于治水,曾任职于工部,后被清治帝派遣至江都任都水监一职,负责修堤渠,行水涝等。

在贺擎松的管理下,江都再未发生决堤现象,也因此被清治帝赏识,又授予了江都郡太守一职。

贺家本就是江都四大名姓,贺擎松得圣心,便连同贺家也受到了帝王的夸赞。

到了承乐年间,贺家俨然越过陆家,成为江都第一大家族。

孟问槐忙笑着道:“贺家衷心于陛下。”

闻褚几乎没有犹豫,就拿起朱笔批了“准”。

不知又想到了什么,闻褚看向孟问槐,“贺淑仪——”

孟问槐估摸着皇上对贺淑仪的态度,谨慎开口:“陛下,奴才听闻司苑司最近水培了几株兰花,兰花清雅高洁,贺淑仪应当会喜欢的。”

闻褚敲点着桌面,沉默了片刻,才道:“将朕私库里那对青色琉璃莲花瓶送去玉照宫。”

琉璃制作的花瓶极为珍贵,帝王一般很少赏给旁人,而在闻褚这,贺淑仪是头一个。孟问槐心下思量着,不知帝王其中深意。

孟问槐正要派人去取花瓶,闻褚忽然又叫住了他,吩咐道:“选几株兰花送去昭阳宫,兰花清雅高洁,昭嫔配得上。”

昭嫔配得上,那另一层意思难道是贺淑仪配不上兰花?

孟问槐暗暗咋舌。

虽说兰花不比琉璃花瓶,可是帝王却在这时候想起了昭嫔,冲着这份心,就是什么珍贵玩意儿也比不上了。

退出殿内,孟问槐撞上了刘义忠。

刘义忠退后一步: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