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公?”莫愁诧异地看向他,虚心求教:
“赵大人这话,有问题?”
刷——
霎时间,包括徐贞观,文珠公主在内,众人都看向了袁立。
女帝虽修为高深,学问绝不输天下男儿,但徐贞观大部分精力,终归放在了修行和政事上。
所谓术业有专攻,她对佛门法术神通很了解,但若说佛法理论,就未必精通了。
至于文珠公主,虽久在西域,但坦白讲……对这些艰涩的东西,也只粗通。
“袁公可否为朕解惑?”
徐贞观心中一动,开口询问。
以她对赵都安的了解,在最初的错愕后,就猜测赵都安突兀出现,肯定有某些目的。
也因这一份近乎盲目的信任,才令她没有开口叫停。
袁立回过神,看向女帝,神态异常认真,甚至夹杂着一丝隐隐的兴奋:
“启禀陛下,若臣猜测不错,赵大人此刻在做一件很大的大事,利国利民,乃至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
徐贞观一愣,那家伙……
文珠公主面露狐疑,怀疑这对君臣在演自己,不是说好的那面首只是个镀金的草包么?怎么你们一个个,这般郑重?
“什么大事?”
徐贞观下意识开口询问,袁立却摇摇头,目视前方,双手用力地,死死地扣着椅子扶手:
“臣还不确定,要听赵大人接下来如何说。”
徐贞观抿了抿嘴唇,也重新望向前方。
……
“佛法在世间?”红教上师拧紧眉头,开口询问:
“此话何解?”
合格的捧哏……
赵都安微微一笑,逐步进入了演讲状态,他朗声道:
“佛法千年来,所讨论的核心议题,无非‘如何成佛’四个字。修行者且不谈,我请问诸位,礼佛信徒如何成佛?”
辩机与红教上师皱了皱眉,没有立即回答。
台下却有一名僧人听不过去,大声道:“理应布施修福!”
“哦?是这样么?”赵都安笑了笑:
“《坛论》中记载一个故事,前朝梁帝兴建寺庙,一日摩耶行者与梁帝交谈,后者问,‘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摩耶言:‘实无功德。’”
“梁帝兴建佛寺无数,对佛门这样好,做了那么多布施,但摩耶行者却说,他没有功德……可见,佛法中的修功德,不在修福,而在法身。”
那名僧人一时茫然。
赵都安打趣道:“看来你这和尚念经不用心,连我这个俗人读的佛经都不如。”
僧人面红耳赤。
赵都安笑了笑,说道:“成佛自然不在修福,依我之见,成佛只在一念。不悟即是众生,一念头悟时众生是佛!”
一念成佛!
不等众人反应过来,赵都安语速骤然加快,他指着天空:
“譬如其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王于江海中将身引此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一切有情无情,悉皆蒙润。……众生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翻译过来,人人皆可成佛就象众生都可以蒙受雨水一样地机遇均等。
辩机大声质疑,强势打断:“不对,你何以认为众生只须顿悟,无需苦修即可成佛?”
赵都安毫无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