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无可奉告。”

赵都安虎着脸,不搭理她。

不说算了,等明日,我找人打探也能知晓……莫愁哼了一声,也不在意。

赵都安失望归失望,但还是问道:

“这个太仓银矿,到底怎么回事?”

见他提起正事,莫愁也收起打趣心思,担心他心怀芥蒂,终归还是解释了句:

“好了,方才那句是打趣居多。

陛下心怀宽广,岂会真因为你写了什么歪诗就责罚你?

依我看,还是此事牵扯只怕不小,且与新政有关,陛下不放心旁人能力才找了你。”

接着,女宰相才不急不缓,将事情经过仔细描述了下。

事情并不复杂。

“太仓银矿”,乃是京城往南偏西,一座地处太仓县辖内的矿山,亦或者称之为矿坑更形象。

隶属于与京城毗邻的“临封道”境内。

归属朝廷开采,用以冶炼出白银,再送入京中铸造为银锭。

也是有些年头的,大虞内寥寥几个大银矿之一。

银矿的矿监,亦由太仓县令兼任。

今日约莫午时,都察院内受到一封来自太仓的检举信。

检举人,乃矿山中的底层官吏。

信中提及,以太仓县令为首的官员,存在以“火耗”之名,贪墨白银,乃至蓄养江湖人,做下诸多肮脏勾当等行径。

“袁公见信后,极为重视,下午时入宫呈送陛下。

陛下大怒,已下令给太仓府城按察使,对太仓县令予以逮捕,但信函是否为真,以及,倘若存在贪腐,究竟涉及哪些人……都还需要派钦差调查。”莫愁解释道。

赵都安愣了下,领会精神道:

“陛下是担心,涉及贪腐的,不只那太仓县令一人?”

莫愁点了点头,眼神幽冷:

“按检举信所言,此事已持续数年。先帝在时,便存在了。区区一个七品县令,当真有能力,长达数年一手遮天?陛下只怕,这太仓县令,只是冰山一角……这才是关键。”

赵都安却摩挲下巴,说道:

“我倒是在意,这封检举信,早不来,晚不来,偏生这时候来了。有点意思。”

莫愁怔了下,看着他:“你这话何意?”

“没什么,就是好奇而已,”赵都安不甚在意道:

“我这个人疑心比较重嘛,况且,这也可以解释。陛下这半年来声势愈昌,百官都看在眼中。

上次逮捕王知事后,更下令大赦官场,更显气魄……

如此,京城之外的官吏相信陛下乃明君,甘心冒险检举投靠……这合情合理。”

莫愁深深看着他:

“还有一条,在‘白银’本身,你该知道,陛下为何格外看重此案。”

赵都安沉默。

他当然知道。

这与他提出的“黄金三策”息息相关,摊丁入亩中,明确将大虞的“铜钱本位”切换为“白银本位”。

这意味着,大虞的“银矿”一下变得无比重要起来。

况且,朝廷要推行新政,按照他的设想,准备开辟“贸易市场”,吸引商贾入场,启动经济飞轮……但前期,还是要朝廷先砸钱的。

因此,太仓银矿,作为朝廷的“钱袋子”,出现贪腐,往小了说,是蛀虫搞事。

往大了说,若处置不善,对拖累“新政”。

甚至,官员贪腐,本身也是“黄金三策”中,对官员推行“考成法”涵盖的内容。

赵都安甚至隐隐有些怀疑,在这个时间点,爆出来这件事。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