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薛萼只好作罢,从弟子手中接过一本手抄的文集,交给平安。

“这是老夫今年刚刚摘录的历代进士的范文程墨,听闻你即将参加明年的会试,若不嫌弃,拿回去做个参考吧。”薛萼道。

平安双手捧过来,略翻了翻,眼睛突然亮起来,果然是浓缩重点、篇篇精华。

科举宝典,真的被他得到了!

薛萼知道他识货,捻须笑道:“听闻你长与记忆,却不可牵强暗记,时文形式呆板、容易千篇一律,要出类拔萃,还得勤于思考。

“没有标注的地方,要能读熟背诵,而折角的篇幅和朱笔标记的,是本科春闱有可能出任主同考官之人的文章,你要认真揣摩,得出自己的见解,再试着去写,若能写出超越前人的立论,则一甲无碍了。”

平安心中升起一丝感动,这本文集是薛老状元凭着四十年来传道授业的经验所得,藏着多少人求而不得的门道,薛萼对于这一世的他来说非师非长,却愿意将最核心的内容传授与他,这份纯粹的惜才之意,要比文集本身更加珍贵,平安认真地记下来,由衷向薛萼道谢。

薛萼捻须笑道:“不用谢老夫,社稷之臣将出,是天下万民的福祉,老夫不过顺势而为,锦上添花罢了。某虽绝意仕途,却希望看到你们少年人鹏程万里,成就一番功业。”

平安将文集仔细收好,长长一揖,与山长告别。

到底不曾离家这么久,平安和清儿都已经归心似箭,恨不得插翅飞回去。

回京之后果然很受稀罕,经过柚子叶洗澡等一系列迷信活动后,两家人凑在一起办了个接风的家宴。

心疼他们黑瘦了不少,接连几天,家里的菜单没重样过,直到两个面黄肌瘦的人儿重新吃回了面色红润的样子,才肯放他们出门,各忙各的去了。

平安经过了内阁和都察院的“历事”,评语是大师祖和二师祖亲手写的,大师祖毫不谦虚的把他夸成了一朵花,二师祖还比较克制,最多是说他持身端谨、心术正大、操守清廉、办事勤敏、虚心咨访、才识明通、器识宏远、洞悉事理、可堪大用……而已。

平安高兴坏了,拿着这份无懈可击的“实习证明”回到国子监,找赵祭酒领取毕业文书,眼下离明年春闱还有一年,拿出三个月时间来玩儿,不过分吧?

赵祭酒看着平安那份险些写到篇幅之外的评语,甚是欣慰,手下运笔如飞,不知签了多少份文书,盖了多少次大印。

平安心里想,不亏是大雍最高学府,毕业手续如此复杂。

却见赵祭酒将所有文书收集起来,在桌案上墩齐,对平安道:“你拿着这些文书去吏部,就可以参加铨选了。”

平安笑容尽失,铨选?谁?我吗?

那笑容转移到了赵祭酒脸上:“当然是你啊,郭阁老亲自交代的,还能有错?”

第200章 好嘞!

所谓铨选,就是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官员,主流方式自然是科举正途,而科举之外也有其他途径,监生历事期满,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授官,也是其中之一。

铨选的单位自然还是吏部,由文选司主导,考功司考核,都察院监督。

其实这件事也怪不得郭恒,打从先皇一朝起,捐监泛滥,生源质量下降,监生铨选制度也近乎名存实亡,监生仕途受限,则更无法吸引好的生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郭恒当上首辅之后,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国子监的生源问题,那就是宽进严出,就算是个棒槌,精雕细琢几年,再送到各衙历练一段时间,也总能拔出几个像样的来,这不,陈平安就被拔出来了。

陈平安的表现过于优异,这样的天选楷模,就算换了赵钱孙李平安,也不会被朝廷轻易放过的——优秀毕业生都得不到官做的话,谁还愿意来国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