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祖父救我,祖父!”徐锡亮失声惊呼,挣扎着被拖出殿外。
第190章 要干到八十岁才能致仕……
徐阁老眼下自身都难保,自然不会当场替徐锡亮求情,非但不能求情,还得请罪。
皇帝心里也清楚,徐谟给周提学的那封信,只是请他举荐自己的长孙参加乡试,并没有其他意图。但在官场上,下属求上司办事,十分办到七八分,就足够千恩万谢了,如果是上司请下属帮忙,下属恨不能做出百分的效果,只要官场上还有人,这种风气好永远无法禁绝。
但这本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但凡徐锡亮低调一些,但凡徐阁老没有掺和言官的事,如今徐家也像陈家一样欢欣鼓舞地庆贺呢。
念及此,他看向徐谟的目光也没有那么冷峻了,反是无奈地叹一口气:“卿回府去吧,休怪朕不关照你家子孙,朕得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
经过这次乡试,平安惊讶地发现自己是天生的大考圣体,虽然知道自己很认真地答题了,十六名的成绩依然超出了他的意料,他原本的想法是擦线过就行。
超水平发挥的陈平安同学得到了大半个月的假期,从乡试之后到重阳之前,两位师祖都没给他布置功课。
直到重阳日,陈琰要带他去两位师祖家谢师,沈廷鹤十分高兴,令厨下杀一只鹅炖了,给平安补补身子。
鹅:??
平安在两位师祖家听到了不少关于徐锡亮的八卦,八卦之后,还被大人们教育,身处官场切记要谨言慎行,一个细节的疏失,可能会造成无比严重的后果。
平安问大师祖,徐锡亮会被判刑吗?
沈廷鹤道:“徐家三兄弟拟定杖四十,徒刑三年,其余涉案官员或流放、或充军,如能让陛下消气,大抵就是这样判了。”
平安唏嘘道:“这么严重……”
更严重的是,弹劾徐谟的奏疏雪花般飞进内阁,徐谟已经上书请辞,皇帝虽按照流程挽留了他两次,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徐谟的政治就算生命到头了。
“徐阁老岂不成了大雍在位最短的阁老?”平安问。
“……”
众人算了算,好像还真是……
到了年底,皇帝同意了三法司的判决,也批准了徐阁老致仕的请求,甚至连出任某省任巡按的长子徐绍都受到了牵连,被要求侍奉老父回乡——虽然徐阁老刚满六十岁,并不需要长子侍奉。
祖孙三人的仕途全部断送,长孙被遣返原籍服刑,父子二人乘坐官船黯然返回家乡,徐家的数代积累一朝尽毁。
内阁讲究论资排辈,徐阁老走了,王阁老自然要顶上,内阁便只剩王、陆两位阁臣了。
内阁事务繁杂,按照惯例,朝廷将举行廷推,举荐两到三人入阁。
此时已至年底,各衙即将封印,因小皇子诞生的缘故,皇帝又赐了百官十日年假,廷推的事便因此搁置下来。
其实皇帝也在犹豫,他是希望借机让郭恒和陈琰二人入阁的,但按照规矩,为保证决策权与人事权分离,吏部尚书是不能入阁的,除非调任他部,但郭恒此时入阁也只能屈居第三,反成了明升实贬,对郭恒很不公平;再说陈琰,才三十岁出头,资历确实略浅,国初倒有个三十五岁入阁的才子,可惜晚景不太好,与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