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本没有什么见血封喉的毒药,且药效因人而异,璐王吃过那些菜肴后,腹痛整整二十几个时辰,剧痛难忍,便溺失禁,进食进水立刻喷涌而出,却没有医官前来诊治。
两日之后开始呕血,又挣扎了半日,才渐渐没了声息。
璐王薨逝的消息还未公布于众,皇帝先将李宪叫来,面带怜惜的看着眼前的少年:“你是个好孩子,托生在这样的家里,委屈你了。”
“臣不是。”李宪泪流满面:“臣出卖了自己的父亲,无愧于祖宗社稷,有愧于天理人伦,祖父,臣自请贬为庶人,发配离州高墙。但臣有个不情之请……请祖父保留璐王府宗藩,给他们一块封地,让宥儿袭爵,让弟弟妹妹们安稳长大,让母妃她们颐养天年。”
皇帝并不希望他小小年纪背负这样的罪恶感,便出言宽慰道:“其实朕已经有所察觉,没有你的‘出卖’,你父王一样会死,你不必因此自苦。
“你是朕的长孙,父王病逝,自当子承父位,继承藩宗。”皇帝道:“现在回府去,协助宗正寺,筹备你父王的丧事吧。”
第178章 “啊——”平安拖着长……
清晨,天地间一片白霜。
璐王停灵于王府正殿,由刚刚被放出都察院的王府长史陈敬茂向朝廷报丧。
珉王府长史同样需要向上奏,申请依礼守丧,齐衰一年,停止一切喜庆活动,并需哭临祭奠,以示哀思。
因对外称暴毙,皇帝下旨辍朝三日,京内禁声乐、嫁娶七日,令宗正寺、礼部、工部、内府共同主导治丧,并派遣英国公主祭。
平安早起准备出门上学时听到了这个消息,尤七从兵部回来,传陈琰的话,说璐王殿下凌晨突发心疾,太医赶到时人已经凉透了,今日辍朝,百官回衙准备安排公祭之事,让平安先不要去上学了,在家乖乖呆着。
所谓公祭,就是在京官员按品级前往璐王府吊唁。平安、刘厦和顾金生都有官职在身,到了下午,来了个吏部清吏司的官员,通知平安去璐王府吊唁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陈琰抽身回来一趟,盯着平安换上了圆领素服。
平安压低声音问:“爹,璐王真的是病死的?”
“太医说是病死的,就是病死的,到了灵堂上不要乱说乱看,吊唁完就赶紧回家,别让爹娘担心知道吗?”陈琰道。
“知道的。”平安道。
陈琰用一块白布将他的乌纱帽裹起,又蹲下身来帮他系上腰绖,这是一种麻布做的带子,束在腰间系结,并要保持两端松散下垂——亲自将平安打理得无可挑剔。
璐王一死,珉王的声望势必水涨船高,作为珉王一起长大的伴读,博兼堂这几个孩子不知要被多少人羡慕,越是这种时候越是应该谨慎,好在平安向来乖巧,陈琰又仔细交代了几句礼仪上的注意事项,便目送他出门了。
这是平安第一次来到璐王府,在大门外下了马车,递上名帖、香烛纸帛,由接待吊唁的王府执事引入正殿灵堂。
吊唁的勋戚刚刚读完祭文,殿内响起一片悲恸的哭声,平安精准的识别出珉王的声音。
“我的好三哥哟,你怎么年纪轻轻就这么走了,丢下我这不成器的弟弟,可怎么办哟!”
没人在意这话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反正按照惯例,就得这么哭。
平安咬牙低头憋红了脸,站在原地跺了两脚。
“小陈大人身体不适?”清吏司的官员受到郭恒叮嘱,一直关注着平安来着。
平安深吸一口气:“没什么,殿下的哭声太有感染力了,让我想到了一个刚刚去世的朋友。”
昨天那只弃他而去的蟋蟀小明。
官员道:“小陈大人真是性情中人,咱们进去吧。”
平安跟着一众官员进去,对着璐王的灵位行四拜礼,再向世子李宪及其他眷属作揖致哀,说一些“节哀”的话。
珉王和李宪站在一起向他们还礼,待这一波吊唁结束,珉王披了一件素色披风,跟着平安走出了灵堂。
平安奇怪地问:“你怎么出来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