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是旧伤畏寒,受凉后总是阵阵隐痛,皇后和嫔妃们难得关心他一次,都劝他不要逞强,他也就半推半就的接受了。

东暖阁内,他的四个孙子排成一排站在面前,这四个孩子都很相像,因此皇帝一直很费解,一样的孩子璐王为什么要生四个。

珉王唉声叹气的,给比自己还大两岁的大侄子发红包,年年都是如此,因为三哥孩子多,除了四个侄子还有六个侄女,他收到的红包还没捂热就散出去了,还不够分,得倒贴。

待到孩子们都拜完了年,皇帝当场宣布,要将文华殿的东厢改为学堂,命名“博兼堂”,取“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之意。

网?阯?F?a?b?u?Y?e??????ü???ε?n????????5?????o??

珉王和璐王的四个孩子都在此读书,除此之外,他还从翰林院的官员家中挑选了几个品学兼优的适龄学童,希望他们能见贤思齐,勤勉向学,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

……

接到进宫的口谕之前,平安正开开心心地吃着火锅哼着歌,得知年后要进宫读书,刚涮好的羊羔肉都不香了。

陈敬时幸灾乐祸地笑个不停:“你也有今天!”

搬起石头砸自己,在这一刻具像化了。

本朝没有选择官员之子做皇子伴读的先例,所以平安怎么也想不到,皇帝会来这一出。

没关系,平安想,为了避免阿谀攀附之嫌,这些清贵的翰林官们一定会坚辞不受,以证明自己的峻洁清高。

谁知他低估了人类的从众心理,如果仅选某一个官员的孩子进宫,必然会上书请辞,现在大家的孩子一起去,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上元节过后,眼看着爹娘忙前忙后,亲手帮他整理小书箱,忙年时都不见这般的热火朝天,平安更郁闷了。

直到看到新同窗名单时,平安才恍然大悟,不是皇帝选择了他们,而是答应入宫伴读的几家都有问题儿童,王实甫、刘厦、邓驰、顾金生、方禧……无一不是老熟人!

第95章 “残障人士”四皇子……

郭恒是极不希望平安去做什么伴读的,可皇帝说得不错,皇子的学业事关国本,皇帝只要一日不立储,花落谁家就还是未知。

身为朝廷官员,他当然希望未来的储君是一个圣明烛照、体恤百姓的明主。

璐王这个年岁,基本已经定了性,珉王眼下还是一棵小树苗,修修剪剪扶正了长,未必不会亭亭如盖、硕果累累。

于是他对平安说:“陛下很喜欢你,这你是知道的,因为喜欢所以看重,继而委以重任,对于四皇子,你要尽到匡正之责,举措失当,要及时劝阻,若有懈怠,也要耐心劝勉,使其奋进。”

平安对这个四皇子有那么一点印象,《奸臣录》的某篇中提过一句:“珉王李泊言,体有残疾,久卧病榻,目不能视人,耳不能闻声,口不能言语,形容枯槁,性情乖戾,常口出狂吠,砸毁器物,尹太后每尝伤怀纵泪,谓之冤孽……”

所以平安听说他异常顽劣,还敢烧皇帝的奏本时,还是挺理解的,还记得后世有一位名人,也是差不多的情况,看不见,听不见,完全活在一片黑暗虚无之中,暴躁、任性、孤独,后来在一位家庭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才出现积极的变化。

珉王要烧皇帝的奏本,想必是恰好抓到了奏本,否则一个心智正常的孩子,怎么会做这种活腻了的事?

也是很不容易啊——平安想——就当关爱残障人士了。

想来自己虽然个子小,但气力还行,也够灵活,回家多吃点饭,应该不会被一个“形容枯槁”的残疾人伤到。

……

上元节例假结束的第二天,平安用极大的毅力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

虽然立春已过,但京城的天还是冷得像个冰窟窿,平安甚至觉得一年比一年冷了,他涩着眼睛起床洗漱吃饭,然后被娘亲裹成一个带着毛绒滚边的红色鞠球,然后一个抛物线扔出了家门。

很好,平安自我安慰,只有亲娘才会嫌弃的如此不加掩饰,后娘一般是不敢的。

平安跟着引领的太监,穿过文华门前刚刚发出嫩芽的海棠林,来到文华殿的东厢房,房檐下挂着一块崭新的匾额,上书“博兼堂”。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