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监开始,如能有幸考中,倒好过去少林寺学武。”

“真的吗!”平安激动地说:“那我回家就给他回信,让他先别出家。”

钱祭酒杵在风里,假装自己是空气。

皇帝却突然问他:“老钱,你对此怎么看?”

“臣——司业怎么看,我就怎么看。”钱祭酒险些说漏了嘴,连忙补救。

“问你的看法,提什么陈司业?”皇帝白他一眼,选了一柄轻弓递到平安手上,教他如何稳定下盘。

钱祭酒只是消极怠政,又不是真傻,闻言将手帕揣回袖中,正色道:“国子监武学废弛,源于各省武学废弛,国子监隶属礼部,但武学的大部分事宜分属于兵部,陛下想要恢复武学,兵部、国子监必然全力执行,可各省武学推不动,单单恢复国子监武学,才能教几个武学生?”

皇帝沉默片刻,又问:“为什么国子监武学可以轻易恢复,到了地方就推不动呢?”

“争议最大的自然是经费问题。”钱祭酒道:“国初地方武学统一由兵部拨款,结果经过层层盘剥,落到武学上不剩几分,后来朝廷财政吃紧,便要求地方自行解决一部分,结果各省学政纷纷上书抗议,直言无力承担这么庞大的费用,加之朝中大部分官员本就觉得可有可无,也就顺水推舟,关停了武学。”

皇帝没有接话,又将注意力击中在平安的挽弓手法上。

平安用力将弓弦拉满,却忽然松懈下来:“地方官不重武学,为什么特别重视文教呢?我们老家的知县,每年都要在举人生员身上投入很多精力。”

钱祭酒笑道:“因为文教是衡量地方政绩的重要标准之一。”

平安说:“那把武学也作为政绩标准,不就行啦。”

两人都是一愣。

钱祭酒心里想,话说得简单,推行之人不知要背多少骂名。

皇帝想的却是,回去就让吕畴上一道奏疏,此人不怕弹劾。

恰在此时,陈琰引着几位阁老、尚书联袂而至。

陈琰和郭恒看到在玩小弓箭的平安,先是一愣。

皇帝一眼看过去:“你们不在彝伦堂听讲,怎么都出来了?”

“呃……”正打算行礼的尚书们都愣住了,还是吕畴有几分急智:“中场歇息,我们出来上茅厕。”

陈琰看向平安,这孩子平时看着挺聪明的,怎么一到关键时候就冒傻气呢?

内阁六部九卿都把他围起来了,他还在盯着箭靶数圈圈。

都射到旁边靶子上了,有什么好数的?

大佬们也都是一头雾水,为什么陛下要掩饰身份?且这是谁家的傻儿子?

陈琰连忙上前认领,跟众人告罪一声,先将平安送回了签押房。

……

未时正刻,圣驾乘坐御辇离去,群臣也各自回衙办公,钱祭酒攒了满肚子牢骚,拉着陈琰叨叨了两刻钟。

平安中午吃得不多,又去校场活动开了,这会儿有点饿,一个人在签押房里吃油酥鲍螺。

陈琰进来时见他在吃东西,默默坐在一旁批复公文。

能怪孩子吗?明明是大人撒谎在先啊。

“爹,别担心,我心里有数啦。”平安笑嘻嘻地说。

陈琰微惊:“你都知道了?”

“起先也不敢相信,后来他教我射箭,我发现他手上的茧子跟您和小叔公、师祖他们都不一样,根本不是握笔握出来的。”平安道:“后来你们都去了,也由不得我不信啦。”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