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平安连吃带拿,怪不好意思的,从袖子里掏出一根硕大的棒棒糖,非要他收下,留个念想。

皇帝莫名其妙的收下了。

“大叔再见。”平安道:“等您走的时候,我去送您。”

吴用浑身的毛都炸起来了:“你要把他送哪去?”

“致仕啊,您不是快致仕了吗?”平安道。

吴用无语了……

皇帝没有正面回答,只打了个哈哈,店老板便提着个大漆八角食盒走进来,亲自送平安下了楼。

陈老爷还在跟那两个锦衣卫称兄道弟。

“祖父。”平安朝他打个招呼,进包厢找祖母。

“诶。”陈老爷应一声,回头继续跟人家掰扯,良久才发觉刚刚路过的好像是他孙子。

两个锦衣卫这才松一口气:“得,老爷子,完璧归赵,我们回去交差了。”

陈老爷捏一把汗,忙回包厢看孙子去。

老两口拽着他的胳膊看了一圈儿又一圈儿,像在转一只陀螺。

……

陈琰回家时,平安正坐在大门槛上,整个娃怒腾腾的,不知谁惹到了他。

陈琰问他缘由。

平安反问他,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五经’只需要专攻一门。

陈琰道:“确实有很多投机之人,只钻研‘四书’和‘专经’,然后背上几篇程文范墨,就去应考了,如果运气特别好,未准能中个秀才。”

陈琰说着,拉起平安的手进了大门,循循善诱:“平安,你愿意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还是投机取巧之徒?”

“投机……”平安看看老爹不太慈祥的脸色,不情愿地说:“真才实学的人。”

“所以,你要读的可不止‘四书五经’,还有前朝诸儒、三代两汉、三通四史、历代古文……”

“……”

平安气呼呼往屋里走:“早知道就不问了。”

……

三月初,会试还未张榜,京察的结果就已经公布了。

按照祖制,四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裁决,首辅林荣兴赐致仕荣归,次辅吕畴晋升中极殿大学士,位列首辅,同时令礼部尚书徐谟、礼部侍郎王时来、兵部侍郎陆昉入阁。

这三位是皇帝亲自挑选出的精明实干之人。

户部尚书、右侍郎降调他用,擢升户部文选司韩让为右侍郎。

其余上层官员变动并不大。

五品及以下京官,由吏部和都察院考察,因贪墨、罢软、不谨、浮躁等原因降调甚至罢黜者,多达一百一十七人。

科道言官按例由皇帝亲自考察,无奈这些人清正廉洁,“业绩斐然”,最终只外放了两个给事中作罢。

言官们却不肯善罢甘休。

这次京察过于严苛,郭恒又向来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让他们怀疑这次京察的公正性。

更重要的是,大雍连宰相都不能有,何况权臣?

他们不能允许任何一个官员权尊势重、一手遮天,这是六科存在的意义。

正当给事中们摩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