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该是个‘鲜’字。”

郑先生这次听懂了,就是“鲜”字!

“非也非也,”有人反驳,“二更为亥时,三鼓是子时,子鼠畏猫,亥猪畏虎,应当是个‘孩’字。”

郑先生:……

夕阳西斜,郑先生终于熬到了散学时间,陈琰散衙后亲自来接平安。

这些孩子再神,也不过七八岁贪玩的年纪,朝陈琰打了个招呼便四散跑远,陈琰嘱咐他们快回家去,不要乱跑,也不知听进去几个字。

看平安活力满满样子,一看就没学经史文章。

再看郑先生,整个人像个雕塑,坐在大案后发呆。

只听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我本寻常木,并非栋梁材;愿入空门去,削形做磬台。”

陈琰心里一咯噔,他以为郑先生想辞馆,谁知人家连皈依的心都有了。

他小声问平安:“你们对先生做了什么?”

平安摇摇头,没有啊,都在学堂里好好坐着,也没人顶撞先生……当然,也没人搭理先生。

郑先生摇头道:“无关他们的事,实在是学生才疏学浅,教不了这么多的神童啊。”

“这些孩子里,有精于算数的,有善于骑射的,有长于记忆的,还有擅长做饭的……”

陈琰:??

陈琰听明白了,这些个“问题儿童”其实没有问题,只是过于聪明,又爱好广泛,被大人们引为不务正业罢了,久而久之,逆反之心严重,就愈发不往“正业”上走。

“郑先生没看出来吗?他们联合起来给你下马威呢。”陈琰道:“你才是他们的先生,管他善于什么,进了这个学堂,学什么只由你说了算。”

怎么可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呢?

第63章 祖坟也不能总冒青烟…………

陈琰一番话,令郑先生如梦方醒。

一天下来,他被孩子们惊人的天赋震撼,便觉得自己不配做他们的先生,其实就连孔子都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他纵是长出三个脑袋,也不可能将世间的学问都装进腹中。

他是来教经学的,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又不教算术烹饪黄老之学……

次日春分,天降大雪。

翰林们低吟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诗句,站在廊下赏雪。

京城的九个州县衙门却得积极响应,及时做好街道清理工作,并派人下乡督促青苗的防寒防冻工作。俗话说“冬雪一张被,春雪一把刀”,春分下雪可不是父母官们乐于见到的天气。

甜水胡同,临近散学,郑先生板着脸宣布,把与“四书五经”无关的东西统统拿到门外去。

孩子们面面相觑,忽然四散而逃,除了平安、阿蛮、小福芦还乖乖坐在屋里,其他人都去胡同里打雪仗去了。

郑先生满脸疑惑地问平安:“我还没说散学,他们跑什么?”

平安摇头叹气:“他们觉得自己跟‘四书五经’最没关系。”

郑先生:……

“平安,平安!”王实甫透过窗缝喊他出去打雪仗。

平安看看郑先生,你管不管,不管我们也出去啦。

郑先生揉着眉心朝他摆摆手。

三人兴奋地冲出学堂大门,就听同窗们喊着“快来快来!”

便拉他们加入了战斗。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