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琰揉着眉心,重新点灯,锁门,铺纸,刚写一段破题,已觉得大失水准。
一日之计内在于晨,万籁俱寂之时,人极易保持专注,陈琰读书,几乎全靠一早一晚。
可这孩子最近偏喜欢早起和晚上闹他。
他百思不解,怎么会有孩子喜欢早起呢?他自开蒙以来,除了年节几天不动笔墨,几乎是寒暑不辍的读书,都不记得赖床睡懒觉是什么滋味了,如果可以回到平安的年纪,他宁肯天天睡到日晒三竿。
陈琰没心情再写下去,索性命陌露收拾东西去县衙。
孙知县今天有事相托,请他为一位参加县试的童生做担保,人情往来难以避免,事后这位父母官还热情地请他鉴赏一副吴道子的画。
陈琰道:“堂尊近来颇有雅兴。”
孙知县直接笑着拆穿:“你索性说我消极怠政罢。”
陈琰也跟着笑。
孙知县又问起陈琰家中如何,孩子可还乱藏东西?
“倒是不藏东西了。”陈琰道:“还不如藏东西呢。”
孙知县:??
陈琰将平安近来的怪异行为描述一遍:“他似乎对我读书考试十分抵触。”
孙知县听完沉吟片刻,一针见血的指出:“你最近是不是太忙了?”
“一直很忙。”陈琰道。
孙知县道:“那就对了,你现在忙,以后去了任地岂不是更没时间理他,他只能靠无理取闹来吸引你的注意。”
陈琰皱起眉头。
“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不过希望爹娘都在身边陪他。”孙知县又道。
第14章 我爹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陈琰听了这话,一阵心酸愧疚,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
可巧,孙知县的七个儿子散学,孙知县便让他们向陈琰问好。
“陈叔叔好。”
七人齐声道。
陈琰看着眼前七个大小不一的男孩,大的八九岁,小的至少四五岁,密集恐惧症都犯了,一口唾沫悬在喉头,半晌没咽下去。
孙知县颇为骄傲的说:“本官还有一个小女,尚在襁褓,不便见客。”
陈琰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他明明记得孙知县只有一个发妻,九年生八个,这是人类可以做到的事吗?
孙知县看着孩子们,笑呵呵的点出四个孩子:“这四个是我兄长的孩子,兄长早逝,长嫂改嫁,拙荆心善,把他们都带在身边了。”
陈琰恍然大悟。
“秋闱之后带你家安哥儿来,让他们结伴一起玩。”孙知县道:“其实官员外放,转迁频繁,小孩子多是留在老家的,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他们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陈琰看着七个彬彬有礼的孩子,莫名有些羡慕,不是羡慕孙知县孩子多,而是羡慕他们个个知书达理,不像平安的那些堂兄弟们,天天在陈家巷上演大闹天宫,害的他儿子都没什么玩伴,每天跟狗说话。
人人都看自己的孩子好,带有亲爹滤镜的陈琰此时仍不肯承认,陈平安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
? 如?您?访?问?的?网?址?发?布?Y?e?不?是?ǐ????ù???€?n????0????5??????????则?为????寨?站?点
孙知县的话对陈琰触动极大。
读书好的人,大多行动力极强。傍晚一到家,他就带着妻子和儿子,去县里最好的酒楼,点了七八个菜。
“一壶酸梅汁,一壶上好的杏花白。”陈琰拿出一角银子给店小二,叮嘱道:“少盐少油,葱姜大料炒过之后仔细挑干净了再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