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就是战胜国吗?
北厉的战王骑在高头大马上,腰间挎着长刀,一晃一晃的进了京。
他身边跟着一辆马车,车头悬挂着两串珍珠宝玉,像风铃一样一吹就动,声音悦耳动听。
马车中人听见街上喧闹的吵嚷,一只女人手探出,卷起了帘子。
战王见状弯下身子道:“夫人,今日好像是大齐会试揭榜的日子,听那些贱民喊,会元是个姓顾的小子,好像是顾滔鸣那个缩头乌龟的儿子。”
“顾滔鸣的儿子?”
马车中的女人咀嚼着这几个字,似要生吞一般。
“那还真是,讨人厌啊。”
帘子重新被放下,她的面容在街上一晃而过。
街边站着的一个老管事,却仿佛站不稳了一般,差点一屁股摔在地上。
扶着墙,那老管事喘着粗气愣了许久。
反应过来如今正当青天白日,他心里安定,只当自己眼花,看错了人。
转身,他回了丞相府,向顾滔鸣禀报了发榜的情况。
他们顾府的大公子,高中会员。
老管事说完,瞥见自家老爷那阴沉如水的面色,那眼花一事,他到底没敢提起。
北厉的使团进京,皇上却没有立马命人安排接风的宴会,仿佛没这回事一样,照常在三日后殿试。
殿试那日,顾砚之终于见到了当今圣上。
皇帝今年未过三十,本事平平,疑心却重,在这样的帝王之下为官,不会是件容易事。
但为人臣子,挑不得。
顾砚之因还在孝期,依旧一身白衣,站在人群中本就显眼,偏他还长得格外的好。
好到鹤立鸡群一般,一眼就被人看见。
皇上坐于高台之上,沉着面一言不发,提笔写下了今日的试题,
正是如今朝中争执不休的战或不战。
能走到如今的考生,对朝堂之事,就不可能一无所知。
边关闹腾了许久,皇帝始终安定不动,就是有心要议和,朝中也是主和的大臣远远多于主战的。
而且如今北厉国的使团就在驿站,他们这时候如果主张开战,岂不是有破坏两国和谈之嫌?
这几乎是带着答案问问题。
那考的,估计就是主和的原因了。
众人心思流转,最后纷纷写下了自己的答案。
有的以民生为由,有的以拍马屁为主。
何时慢和顾砚之却在心里异口同声,“主战,”
两个时辰后,众人纷纷放下毛笔,交出自己的答案。
大齐殿试的规制是当场阅卷,写好的文章有内侍们封名,再交到等候的大人们手里,
翰林院的学士们先行过目,觉得极妙的再呈于圣上。
很快,皇上面前就堆了十几份文章。
皇上一份份看着,越看脸色却越阴沉,似雷雨天滚动的乌云。
全部看完后,他把写满议和的文章重重的撂在桌上,指着为首的翰林院大学士道:“马上,把所有文章都拿给朕。”
“皇、皇上,那可是三百份……是,臣这就去拿。”
三百份文章,全部堆积到皇上身前。
他极为快速的粗略翻看,这次他终于从中找到了想到的东西。
撕开封名的草纸,一个名字落于纸上。
“……顾砚之。”
皇上把这一份到底放在一旁,继续翻找。
整整三百篇文章,居然只有零星十几个人主战。
而且这十几个人的文章,哪怕写的如顾砚之一般精妙,也全部被翰林院的学士们淘汰了出去。
皇上沉着脸,点了其中几个人的名字。
顾砚之就是其一。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