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一句“曾有人花重金求购”,勉强增加一点故事性,得到一句褒扬。
花一亿元买青铜器捐赠是另一回事,体现青铜器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表现出她通过资源置换文化载体,强调的是她为获取青铜器所付出的成本。
再与文化保护、传承这一点结合,既有社会意义,还有象征意义,同时彰显捐赠者自身的“文化责任感”。
关键是它的价格刚刚好,不会贵得让她无法接受,也不会便宜到让人发出“就这?”的质疑。
这一套招数不少收藏家玩过,有的玩砸了,有的从此咸鱼翻身。
萧妧妧准备了双重保险,汉锦和青铜器,就算不能翻身,多少可以扑腾出点水花吧。
做好计划,隔天上午就有一场拍卖,下午是大维德的钟表专场。
萧妧妧确认这两场无需参加,睡了个懒觉,乐颠颠向附近艺术街区的古董店出发。
黎行聿的目标也不在这两场中,何况他有顾问代理拍卖,于是理直气壮跟上来。
萧妧妧没理由拒绝,两人一起逛起古董店。
国外的古董店无论装修、陈列还是商品,都与国内有巨大区别,店铺好像从维多利亚时代穿越而来。
尤其里面售卖的物件,留声机、羽毛笔、绝版唱片、半幅肖像画,分不清风格的家具、烛台、餐具……
当然,最多的还是瓷器、银器。
萧妧妧兴致勃勃拿起一粉彩餐盘,翻过来多瞧一眼,又放了回去。
之后拿起的鼻烟壶、茶壶、花瓶,大多如此,全是创汇产品。
萧妧妧没有多失望,转身去另一家古董店。
这家有点特别,卖古董首饰,其中有玉石一类的产品。
这家店显然更受欢迎,顾客成群,但没有萧妧妧需要的漏。
第三家门楣低矮,看上去略显老旧,表现却出乎意料。
萧妧妧在这家店找到了一块田黄,雕有山水图的大块田黄。
至于是否为名家雕刻,她看不出来,但论田黄材质,手上这块摆件呈冻状熟栗黄,有萝卜纹,这种料子一般用来雕摆件。
手里的摆件约400g左右,听起来挺有份量,实际大小也就巴掌差不多。
宫廷旧藏、名家雕刻或许贵一点,卖到百万千万,如果没有历史价值附加,其实并不算贵,价差10倍左右。
萧妧妧有点心动,但远不到想下手的程度,启动系统估价后改了主意,果断买下。
系统给的参考价在600万-800万之间,这个价格放在高峰期,只能买到一般品相的田黄,而在当下价格回落期间,手里这件高品质田黄售价才90万元,不管能不能回到高峰期,这个价格都非常有吸引力。
萧妧妧拿到田黄总共不超过三分钟,转头就去付款。
剩下几家古董店,萧妧妧已经不抱希望了,她会想起来逛古董店,其他参加拍卖的买家同样在逛。
一条街区没能逛完,萧妧妧看见不下十人是她这几天在预展上擦肩而过的。
即便如此,最后一家店她还是没忍住进去瞧一眼。
因为这家店主营东方艺术品,什么青花、粉彩、浮世绘,隔了十几米就看得一清二楚。
进店后,店内售卖物件多得远超她想象。
两人前脚进店,后脚几个黄皮肤同胞随后跟来,抱着差不多的捡漏心思在店里闲逛。
萧妧妧看青花盘子的时候,旁边就有两个年轻小姐姐说着南市方言交头接耳。
两人分不清真假,纯粹凑热闹,萧妧妧特意瞄了一眼,又是新货。
逛到书画区附近,研究浮世绘的人还挺多,她好奇估价后,后撤一步避开。
萧妧妧还要继续深入,黎行聿忽然拉住她手腕。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