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是太过微小,小到无法观测,难以捕捉。

万物生灵只能去感受它,不能听,不能看,不可触碰。

土壤、草木、生命、水、世间一切的物质与灵魂,都是大道的产物。

那天游湖时,年轻人的话语给了孟园很大的感悟,她当时便领悟到,大道也许就藏在万物的细胞之中,所以人类永远无法看清它的本真。

因为道不能为人掌控,人要真正体悟大道,必须从修行之路出发。

科学是宏观的概括,修行是本质的理解。

孟园第一次将心神转移到身边这些基本的物质上,她“看向”了一片土,“目光”不断地深入,像是一个放大镜一般,深入到了每一粒土壤的最深处,看见了一粒粒组成土壤的粒子。

土壤坚实而平静,组成土壤的粒子却在一刻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道的演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孟园忽然想到一个词——“频率”。

她将“目光”转移向身旁的一株草,那株小草的最深处,粒子的运动较土壤更为活泼。

往下深入,找到一股地下泉,泉水的运动更为柔和舒缓。

她沉迷在这无处不可见的波动中,一时难以自拔,直到将身边所能感受到的事物全都感受了个遍,才陡然惊觉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天。

土之道蕴还未种下,孟园只好收敛心神,去感受头顶那一块厚重的土地。

圣土的波动比普通的土壤更为活跃,运动的频率极高,孟园将心神探过去,缓缓与其勾连,建立友好的链接。

圣土无害且纯净,这一步进行得很顺利。

下一步,是借一缕道蕴。

进展依旧顺利,一抹微黄的土之道蕴从圣地内分出,朝着下方缓慢地飘来。

现实中的洞穴里,道人的额头却陡然浮现出滴滴汗水,脊背也不受控制地弯了下去,好像她的背上压了一个无形的沉重之物。

孟园没想到,这一缕道蕴竟如此沉重!

她用心神承载着它,却如同背负着一座沉甸甸的高山,又好像驮着一块广袤无垠的大地,人如何能背得起高山与大地?

她的心神不断地磨损,又填补,继续磨损又填补。

道心加速跳动,为她的心神增添力量。

孟园却仍感觉自己似乎要被压垮,太重了,重的像是要她背下一整个世界!

她的脊背越来越弯、越来越弯,几乎就要折断时,丹田内的木道小树忽而轻轻一摇。

笔挺的树干迅速变得粗壮,如同一株参天巨木一般,倏然融入到了她的脊骨上去!撑起了她的脊梁!

道人依旧双眼紧闭,弯折的脊背却一点一点变得笔直,犹如一棵撑天巨树。

以木为骨,宁折不弯!

沉重依旧在,却已经无法将她压垮,损耗的只是心神罢了。孟园悄然松了一口气,提了提神,继续载着那一抹土黄色的道蕴下行。

木之道已然圆满,而土仅仅只是一抹道蕴,双方却能隐隐持平。

孟园不得不怀疑,这头顶上的圣土,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圣物息壤。

息壤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它的特性,它可以生长。

寻常人可能会觉得,土能生长又怎样?大地上的土不是有那么多吗?土长得再多也还是土。

孟园上辈子却听了一个说法,女娲造人用的土就是息壤。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