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亚诸国,他用他的小半生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准则。

黄先生和王先生都是经由他人举荐到的松江城,陈一直不是,陈一直是自己寻来的。

东山港的船舶厂里有许多南方请来的工匠,其中就有陈一直在泉州府的亲戚,陈一直听说东山港热闹,就高兴地坐船来东山港游玩。

他到东山港没几日后,就跑去衙门自荐,说他是进士,家中也是做海上买卖的,他还会海外几国的土话,用他准没错。

田稼轩当面跟陈一直谈过后,就叫他去松江城找王妃自荐,陈一直毫不犹豫就跑去松江府。

陈一直到松江城那一日周祈和顾佑安都在府中,陈一直一见到他们夫妻俩,就说祁王有帝王之相,他愿意留下为祁王府效犬马之劳。

他突然没头没脑地来这么一句,若不是他是田稼轩推荐来的,周祈肯定会毫不犹豫把他赶出去。

顾佑安按下祁王想赶人的心思,笑着跟陈一直说起他家乡泉州府,陈一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才展现出他的才华来。

顾佑安一直知道海外的重要性,周祈么,原本他的目光只盯着大周朝周边势力,自从东山港建好后,来往商船带回来的消息叫他对海外也日益重视起来。

陈一直投靠祁王府后,夫妻俩从陈一直那儿知道了许多海外的消息。同时也叫周祈知道,陈一直本人的学识和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今松江城还用不上他,就叫他先去家塾当先生。

别家的私塾请先生,无外乎是教授孩子四书五经,钱少一点的就请一个先生全教了,富裕点的就每一门学问请个先生专门教导。

祁王府肯定不缺银钱,但是祁王府家塾中先生的这个配置,真是叫人看不明白。

若说王

爷王妃不重视四书五经,怎么还请了太学的先生来教?若说重视,怎么另两个一个教算学,一个看起来就像个说书先生?

开学第一课,不祭拜圣人,也不带着学生读劝学篇,上来就是陈先生的课,讲一讲大周朝到底有多少邻国。

陈先生说话有趣,表情生动,就是来凑数三岁大的阿阳都听进去了,一整堂课都没吵嚷一声。

周祈和顾佑安听了半堂课,随后才悄悄从后门离开。

走远了,顾佑安才笑道:“陈先生若是去茶楼酒肆中讲书,定然大赚特赚。”

“那也太浪费他的学识。”周祈道:“虽朝廷限制出海,陈家几代人都在海上讨生活,积攒下了大笔家财,还对海上的航道了如指掌。沿海一带像陈家这样的人家不在少数,若是都能为我们所用……”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y?e?不?是?i???????é?n?????②?⑤??????ō???则?为?屾?寨?站?点

顾佑安故意道:“之前我跟你提海外的时候你还不放在心上,说什么,大周朝唯一的敌人只会从草原上来,沿海不必太过关注,如今又如何?”

周祈笑谈一声,道:“我不如王妃有见识,还请王妃原谅则个。”

夫妻俩并肩进书房,书房里三面墙摆满了书,书房中间一左一右摆了两张宽大的书案,俩人一人一张。

他帮她解开肩上的披风,扫去肩上风雪,道:“咱们偏安松江城,南方的事咱们暂时管不到,开海这些事还需等一等。”

朝廷本就缺钱,何必放着大笔海上来的商税不挣?等到他手握大权时,海上的贸易一定会重视起来。

陈一直千里迢迢来松江城,投到祁王府门下,为的不就是像陈家一样的沿海人家能光明正大地做买卖吗?

陈一直说他是泉州府人,是因为他从小在岸上长大,读书识字考功名,还能拿着户籍周游天下。

陈一直的许多堂兄表兄却不然,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捕,他们要么晚上躲在海上小岛,晚上偷偷回岸上家里。若是有一日受不住这种阴沟里老鼠一样的日子,干脆一大家子远走海外。

陈一直出海去南海诸国游历能这般顺利,少不了移居海外的亲戚照顾,这些经历,也叫他一直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想法。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