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么说吧,造反的草台班子都比这形制整齐。]

李世民:长见识了。

这个皇帝真行。

[官员,尤其是重要的官职,不是随随便便中了进士就能当的,要大浪淘沙的经过历练才能培养出来。结果万历不补官,直接造成大明人才梯队的断代,后面想出两个天降猛男都困难--猛男也需要表现机会才能腾空成龙。

而且按明朝的制度,吏部需要根据巡按、巡抚对各地文官进行考察,都察院也需要去巡视,写出评语或弹劾。吏部才能根据这些进行对官员进行升迁,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这些完全都没有。

所以官绅阶级直接放飞自我了。]

[万历自己不干活,也不让别人干活。

所以整个万历朝后期,朝廷基本就是半瘫痪的状态。各种隐患全部集中爆发了出来。

别的不说,就说建奴。

一开始不过藓疥之患,如果在当时就立马解决,而不是坐视辽东军镇养寇自重,或许后面就没有大清了。]

朱元璋:我悟了。

所以前面说的那个鞑子不是蒙古,而是辽东那边的建奴对吧?

这群狗东西也能切居中原膏腴之地?还坐了江山?

简直离大谱。

他看向徐达:“老徐,北伐还得继续,还得加大范围!”

朱棣也明白了过来,他心里默默盘算着自己的计划表。

现在才是永乐元年,他还要稳定朝廷呢。

四年……哦不三年,三年后他就去亲征!

[但,万历没有批复,没有反应,而是把摆烂贯彻到底。]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1023:55:04~2023-04-1123:48:3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枕水~、为安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0章 明末农民起义7

◎这投胎的运气,我属实羡慕◎

[围绕在万历皇帝身上的,出了常年不上朝,还有两件大事,一个是万历三大征,一个是国本之争,这两件事基本能牵扯出明朝几个大政策的变化,也更能解释明朝如何演变成最后的溃败。]

朱元璋和朱棣不约而同的坐直了身子,要仔细听一听,打算防患于未然。

[万历三大征,是指发生在万历年间,先后在西北、西南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是鞑靼叛变的宁夏之役、日本入侵朝鲜的朝鲜之役,以及苗疆土司叛乱的播州之役。]

朱元璋:好嘛,合着没一个省心的。

他想起天幕的私信回复,里面批评了他设定“不征之国”的外交政策,原来这些弹丸小国后世这么不老实?

倒是西北的蒙古和西南的土司,一个是老冤家对头,一个就从来没安分过。

看来这个鳖孙虽然不上朝,但正事还是干了点?

[咱们凭良心说,虽然万历从十四年开始就陆续开始不上朝,但是一开始倒也没很过分,刚刚说过的朝廷半瘫痪状态都是万历三十年之后的事情了。而这三场战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