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而与此同时,黔首们看着满屋子的工具,也纷纷在揣测这些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更有头脑灵活点的人,已经在思考自己能否用身边有的材料来仿制了。

——面对能让自己生活更好,尤其是种地更方便省力的可能,劳动人民爆发出来的热情与智慧是无穷的。

汉惠帝时空。

吕后看着天幕所示的一切,忍不住面有喜色。

“天降异象所示,不论是耕种技巧,还是农具皆大有可用之处,陈丞相,还望你率众卿多多推行此中奥妙,最好是能在今年春耕与秋收用上!”

“诺!”

“还有那稻种之事,也要派人前往长沙国一带多多找寻,淮南国、吴国一带也不能放过,若能寻到那一年两熟的稻种,于国大善矣!”

“诺!臣立马知会各郡郡守及各国国相,还请太后与陛下下诏以促各地。”

“善!”吕后吩咐宫人,“去请皇帝来。”顿了顿,又补充道:“若是皇帝病还没好,不便见人,就将此事陈明,请他下令。”

“诺。”宫人领命前去。

第17章 种田一把手(三)

宋高宗时空。

宗泽站在开封城的城墙上,看着天幕所示的一幕幕,皱眉而百思不得其解。

“此异象降世究竟为何?”

对于建炎二年的人们来说,云青青所展示的一切并不是全然陌生的,甚至可以说熟悉。

真宗时期,宋人便已从占城引进了占城稻,而后在江南推广开来,与本土稻种连作,已经初步有了双季稻的模式,兼之唐朝之后的曲辕犁、筒车等农具的出现与改良,更是大大促进了垦荒与耕种的效率,到目前已然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趋势。

但这些对于仍在北方抗金的宗泽等人,乃至王彦所率的八字军等义军来说,意义不大。

——因为他们几乎享受不到南地的粮草补给。

目前仍在江北中原旧地抗金的军队——不论是官军还是义军——几乎都是自备军粮,要么就食当地,要么以战养战。

多可悲,他们为国家收复失地,为君王浴血奋战,却连朝廷的补给都得不到。

饶是以宗泽的心性也忍不住心生凄楚,在二十四封请圣上还京的请战奏疏石沉大海之后,宗泽也忍不住怀疑:如今的官家,还有北伐的志气与胆量吗?

但若是不相信官家有意北伐,他们这些孤悬在外的北地臣民又还能有什么指望呢?若无信念支撑,许多人都要坚持不下去了。

“鹏举啊,你说,天生异象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留守,此异象亘古未有之,定是苍天有感大宋遭此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