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邓家郎君上门的时候,不是带了些铺子过来吗?”

“不可,”吕氏也想过拿几张邓良玉初次上门带过来的铺面充数,可是东西是人家给的,被当成嫁妆又带了回来,纵使邓家那边没别的反应,她都抹不开这张脸,“我手底下这些铺子隔得远,一直不得空去瞧,等明日你喊上几个可靠的,去走查一番。”

许玉颜毕竟年幼,对于打理铺子这桩事不甚熟悉。她一定要思虑周全了,把铺子利利索索地交给女儿,免得坏了账,玉颜不会处理。

孙妈妈颔首示意自己记下了:“大娘子放心。”

“玉颜还不会算账看账本,明日午后,你叫她抽出一个时辰到我这里来。”吕氏狠了狠心,许玉颜对这些不感兴趣,说是一看见账本就头疼。但不会总是不行的,要是成了当家主母还不会看账,以后被底下人糊弄欺瞒,得不偿失。现在已经火烧眉毛最后关头,不学也得学。

顿了顿,她略显迟疑地补充道:“把三丫头也叫过来。”

孙妈妈有些意外。旋即又释然,长幼有序,三姑娘毕竟是府上的姑娘,以后也代表了许府在外头的颜面,若是三姑娘表现出色,外人见了也会夸赞吕氏贤惠大度。

“那……六姑娘呢?”孙妈妈问。

吕氏冷笑一声:“人家有亲生的小娘悉心教导,哪里轮得到我来操这份心。”

孙妈妈便缄默不语了。

西屋走廊前,许栀和正踢着毽子。她踢毽子动作流畅,脚尖轻轻一抬,羽毛毽子就像是插上了翅膀,划出一道道弧线。

许栀和在心中默默计数,八十六下,八十七……

“三姑娘,大娘子要奴婢过来知会姑娘一声,明日午饭过后,去正院房中学看账。”

许栀和听到声音,脚上动作迟钝,毽子啪一声落到了地上。

“要我去?”许栀和对上丫鬟的视线,重新确认,“不是四姑娘吗?”

丫鬟道:“四姑娘也去。”

许玉颜婚嫁在即,要学习打理铺子事务,没什么奇怪,叫上许栀和,不过是因为她年长一些……不然厚此薄彼显得太过明显。

许栀和确认丫鬟传回来的消息无误,点了点头,“好,我晓得了,你替我回禀大娘子,明日午后,我必然准时去。”

丫鬟弯了弯腰,俯身退下了。

她离开后,许栀和也没了继续踢毽子的心思,转身回了房中。

她走到书桌前拿出一刀新买的纸,数了三张用镇纸压住,片刻,又多数了三张,统共六张纸。

这么多张,肯定万无一失了。

到时候就算算盘拨的手忙脚乱,也有一张纸可供勾画运算。

从前许栀和就听人提过——“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此话虽有夸大的成分,却侧面刻画了官员来财之道不局限于俸禄……北宋是官员“高薪”的年代,朝廷以厚俸求养廉。

像许县令这样的中等县县令,所辖区域五千户至八千户,一年的正俸一百八十两银子。除此之外,还有十斤的夏冬衣料、栗粟三十六石,茶、薪、碳、盐另算。

如果指望着许县令的俸禄过日子,许府上下三十多口人,都预备着喝西北风吧。

许县令一年有多少灰色收入许栀和不知道,但古来今来像海瑞那般的廉官少之又少,许县令即便不贪多,也绝不是分文不取的清官。

明面上,许府上下的大项支出都记在吕氏的名下。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