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做什么?”
做事不麻利,反应又迟钝,平日跟个小猫儿似的,做什么都慢一拍。听说是农户家里出来的,家里六个孩子,加上老人一共九张嘴等着吃饭,实在供不起了,才将人卖了。
刚十三岁,搁现代,差不多小升初的年纪。
如果丫鬟都是从小贴身养着的,多是在姑娘院子里头当差,这样选剩下的,以后如无贵人相助,一般都终生做杂役。
许栀和心中有些触动,但是又说不清好还是不好,住在许府,多少还能有吃饭睡觉之地。流落街头,寒冬腊月,可怎么熬得过去?
——“刘妈妈,秋儿年纪还小,你慢慢教。”
刘妈妈应了一声,见秋儿已经坐在灶台前面拨弄柴火,卖了许栀和这个好,不再出声讥讽。
第21章
两人回到西屋,将里面收拾了一通,便听到吕氏派人来传话。
小年夜,照例全家人一道围坐吃饭。许栀和进屋后朝着许县令和吕氏行礼问安,许县令神色淡淡的,倒是吕氏容光焕发,和颜悦色地唤她起来。
上次吕氏这般好的态度,还是许家大郎中了举。
就连大闺女许宜锦出嫁,知道那夫家送的聘雁和礼单暗戳戳轻慢许宜锦,吕氏便只端着假笑,心底恨不能咬碎一口银牙——哪里会笑得这般开心。
吕氏心底大约是极其满意许玉颜相中的那位郎君。
许栀和微微一笑,领了她的情,顺着她的指的地方望去——是许玉颜之后,许应樟之前的位置。
许应樟看见她来,唤了声:“三姐姐。”
许栀和回应了一句,坐下后,侧头看了一眼许玉颜。
她面色红润,头上的珠花又换了款式,是一支点翠的黄宝石步摇,金石做底,看着华美不凡,只是配上许玉颜这张稚气未脱的面庞,有些突兀。
不过她的心情显而易见的高兴,拉着寡言的许大郎笑声不断,说着那郎君如何体贴,家中权势如何夺目。
许玉颜心底美滋滋的想:若能在年底定下来,来年便能由男方家上门提亲,等合了八字,走了流程,便能在明年盛夏前出嫁。
她脸上一阵绯红,见许大郎一脸心不在焉,主动道:“大哥哥莫急,邓郎家中不少读书人,到时候我和邓郎在汴京城安置好了,便让人请大哥哥过去。”
东京城内,天子脚下,文人墨客辈出。许大郎若是能在汴京城听人讲书,也是他的一番机缘。
许大郎终于有了一丝别的反应,目光微闪,点了点头。
吕氏看得欣慰不已,等玉颜成婚,能多多提携兄弟姊妹,便是她最希望看到的,最好大郎和邓家郎君都能争口气,中了进士,受到官家赏识,也好给日子不算好过的许宜锦撑撑腰。
想到大女儿,吕氏的心底漫上一阵阴霾,目光在堂中梭巡一圈,皱了眉问道:“姚氏怎么还没到?”
孙妈妈正准备答话,却见许县令抖了抖身上的衣袍,道:“念琴早些时候派人传了话,说是腹中有些酸痛,她身子重,我便让她不要来了。”
满屋子的人都望着这边,吕氏没想到许县令这般直白,竟一点没给她这个大娘子留面子,当即脸色就有些不太好看。
吕氏强撑着道:“原来是这样。官人早些与我说才是,省得我心底着急。”
姚小娘自称肚子疼,许兰舒自然也懒得过来应付,原先安排好的桌椅少了两个人,便多空余了下来。
孙妈妈给人使了一个眼色,立刻有人将椅子搬走,重新调整了座次。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