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9(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篇美食评论文章:《在巴黎遇上中国松露》

文章开头第一句就是:作为一个吃了六十年法国松露的老顽固,我必须承认:是时候给“猪拱菌”正名了。

《纽约时报》那篇《中国松露入侵》的报道,我初读时竟暗自点头。“猪拱菌”?多粗鄙的名字!配不上松露的矜贵。直到昨天在皮埃尔餐厅的露天试吃区,那位中国大厨举着松露问我:“雅克先生,您真觉得靠母猪拱出来的法国松露,比中国松露高贵?”

她一句话戳破了皇帝的新衣。全欧洲的松露猎人都知道,母猪对松露的狂热源于其气味与公猪发情期的分泌物相似,与“高贵”二字毫不相干。中国农民直白地叫它“猪拱菌”,反倒是最诚实的命名。我尝过她做的黑松露鹅肝炒饭,鹅肝的油脂裹着松露的鲜香,日式酱油的甜勾着烟火气,那一刻才惊觉:我鄙夷的从来不是松露,是自己对“中国”二字的偏见……

雅克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美食家,他的“忏悔式评论”,像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美食圈、乃至普通市民中激起层层涟漪……

已经到达里昂的岳宁看到了这篇报道,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她说:“感谢雅克先生为中国松露正名。其实这样的产地偏见无处不在,松露如此,珍珠如此,我很喜欢的日本珍珠,它圆润可爱,亮光无与伦比,但是总是被说成太亮而不够高贵,可笑的是,澳白珠的评级,除了大和圆,就是越亮越美。其实这就是一种偏见。日本珍珠产量大而价格低,不代表她不够美,中国松露也因为产量大而价格低,不代表它不够美味。我们可以享受它们物美价廉,但是请不要对它们存在偏见,去诋毁它们。”

这些消息经过日本电视台的转播,日本观众感同身受,他们的珍珠是那么漂亮,为什么一直被说成珠光亮成那样有种廉价感?为此日本主妇们都想去买中国松露尝尝味道。

黑松露毕竟不是一个常见食材,被这个时代最有购买力的日本主妇爆买,连带崔记的黑松露酱都脱销。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