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2(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岳宁走到厨房门口:“陆哥,你出来一下,有位客人要介绍给你认识。”

陆培德出来,岳宁介绍:“陆哥,这位是朱莉玲女士,她吃过你爷爷做的菜。”

“先夫在清华任教的时候,带我去过陆家,吃过令祖父做的菜。关山万里遥,那已经是四十来年前的记忆了。”老太太幽幽叹道,“梦魂之中,记起那口鱼翅汤,试过很多回,终究不是陆家的味道。你爷爷还好吗?”

“爷爷刚解放就没了,我爸也走了。如今是我二叔当家,他在国宾馆;还有我三叔,在同庆楼做大厨。”

“抱歉。”

“世事无常嘛。”陆培德说,“等下您试试我的黄焖鱼翅,看还是不是当年的味道。”

“好。”

岳宁请客人上楼,朱女士走得不快。头顶的吊灯,扶梯的扶手壁板,有年代不算久远的古董,也有当代国画大师的作品,走廊里更是陈列了各种工艺品,每一件都吸引着老太太的目光。

这些也都是岳宁的心头好,她一一介绍其来历,说:“其实当代工艺大师之作,水平不低。”

老太太看着墙上装裱的一块黄地牡丹云锦,又看看岳宁身上的外套:“你这件外套,还有这块云锦,都是大家之作吧?”

“是,都是出自苏州织锦工艺大师之手。”

“太美了。我这些年也常来港城、去台湾找这些物件,很难找到像你这么多合心合意的。”

“都是内地的华侨商店、友谊商店的东西。”

侍应生推开包房。这间包间内外用中式花窗隔开,花窗中间有六角形孔洞,刚好透出对过墙上的山水工笔画。

岳宁让茶艺师先出去,由她来烧水泡茶。

茶桌上有一整套豇豆釉的茶具,大红袍色的三才盖碗,美人醉色的茶盏,还有一个绿色的公道杯。

“要想穷,就烧红。这得烧多少回才能凑齐这么一套茶具?”

朱莉玲拿起这个绿色的公道杯,开始说起豇豆红的特点,说这个公道杯,果绿绿得鲜亮,不掺杂一丝红色。柴窑烧出来的豇豆红釉,最美的是鲜亮的大红袍色,最受人追捧;红绿相间且红得鲜亮、翠得清新的美人醉,变化多端,让人爱不释手;顶顶难得的是娇嫩的纯绿色,烧一百次窑未必能有这么一只。

“可不是?我是一眼相中这套茶具……”

红色的茶汤倒入茶盏,茶盏内壁洁白如雪。

朱莉玲喝了一口茶,这茶叶品质也很好。去了美国,买到好茶叶全靠碰运气,即便运气好,也未必能有这么甘醇的味道。

这一老一少从瓷器、茶叶说起,谈天说地,聊起对中餐的想法。

尤其是岳宁说要改变其他人对中餐的认知,更是深得朱莉玲的心。

孙毓可笑着说:“奶奶,是不是岳小姐比我更像您孙女?”

朱女士笑了一声,摇头:“不是,宁宁是我的忘年交,是知己。”

这岳宁怎么当得起?朱女士在六七十年代,在对中餐充满偏见的美国,用自己的理解,向美国人展示中国美食,向他们介绍中餐是一种有底蕴、有内涵的高档美食,非常了不起。

“能成为您的小辈是我的荣幸,我称呼您一声‘朱奶奶’,可以吗?”岳宁问道。

“当然,当然可以。”朱女士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