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给出的是蓬勃发展的宁宴的股份,本来就对这个家没什么情分的女儿,怎么肯回来?宁宴如果来到台湾,必然会交给熟悉台湾市场的女儿经营,宁宴一来,他们的饭店就别想再开下去了。
*
与此同时,岳宁站在尖沙咀码头附近余家和乔家曾经的海运堆场。
随着货轮装卸业务转移至葵涌码头,这片曾经繁忙的堆场如今显得空旷寂寥。这片仓储地块面积广阔,蔡家、乔家和余家的土地相连成片。近年来,乔启明一直有意开发此地,但大姨夫余嘉鸿始终主张再等等。由于三家在决策上基本以余嘉鸿的意见为主,开发计划便一直搁置至今。
岳宁此次能参与地块的决策讨论,源于她提出的将鸿安百货转型为名品折扣中心的建议大获成功。前一天,家族长辈们一同巡视了鸿安名品折扣商城。项目一期启动时,餐饮服务招商困难重重,如今二期有限的餐饮商铺租金已跃居铜锣湾榜首。日本客人强大的消费能力,不仅为名品折扣商城带来了大量客流,也让鸿安大酒店的入住率同比提升了13%,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
眼见鸿安百货转型如此成功,其他家族成员也纷纷有意涉足这一领域。叶应漪却对此表示担忧,害怕过度竞争会迅速搞坏市场。
岳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以港城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周边地区的消费能力来看,鸿安名品折扣中心目前的规模远远不够,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我们应该打造一个集购物、休闲、餐饮和娱乐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将名品折扣发展成规模产业,吸引周边地区的消费者。这样一来,不仅不怕竞争,反而要欢迎更多人参与,共同做大市场。”
她的这番话,让余嘉鸿联想到了这片闲置的仓储地块。叶应章实地考察后,对叶应漪说:“规划要为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空间,按照现在鸿安一期二期规模的两倍来估算吧。”
“大舅舅,我们为何不大胆一些?四倍、六倍都可以考虑。”岳宁提议道。
网?址?发?b?u?页????????????n?②?????5????????
乔家和笑着摇头:“小丫头,你这想法太激进了。”
“工期预计五六年,就算到1986、1987年开业,两倍的规模恐怕一开业就会饱和。四倍已经是保守估计了。我预测那时日本经济还会持续繁荣,港台地区整体消费能力至少能达到日本当前水平,这样的市场需求,难道不值得我们大胆规划吗?”岳宁据理力争。
余嘉鸿沉思片刻后点头:“确实,规划要一步到位。如果建成后再拓展,很难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就像现在的鸿安一期和二期。”
“那就先按六倍规模来建。”叶应章拍板决定。
余嘉鸿走到堆场边缘,望着暮色中的维多利亚港,往昔为抢运抗战物资而彻夜奋战的记忆涌上心头。乔启明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起以前的事了?”
“怎能不想?”余嘉鸿感慨道。
“好在都过去了。”乔启明摸了摸自己所剩不多的头发,那些腥风血雨都过去了,眼见着一切都越来越好了。
长辈们沉浸在回忆中时,大表姐余思齐一把勾住乔君慎的脖子:“君慎,你太不够意思了!你和致远在日本大肆购入物业,居然都不跟姐姐说一声!”
蔡致远见状,慌忙躲到岳宁身后。叶家表姐叶蕴娴双臂抱胸,语气冷淡:“他也没跟我说。”
“为什么不告诉姐姐?”余思齐加大手上的力道,乔君慎疼得直叫:“姐姐,快放手!这事主要是致远在操作,我平时基本都不过问。”
躲在岳宁背后的蔡致远探出头:“表哥,当时你们在日本度假,宁宁把我叫过去商量投资。这是宁宁的主意,她带我们挣钱,我们总不能拉上一堆人一起干吧?这样反而容易出乱子。”
“对对,都是宁宁的主意,我们不好拉拢一堆人。”乔君慎连忙附和。
眼见余思齐要松手,叶蕴娴笑着说:“宁宁今天可是一直都说有钱大家一起赚。这次的购物中心项目,她也是建议大家一起打造产业集群。你们要是跟我们说了,她还能不同意?”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