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疏。咱们这些港城的商人,多去内地投资,给内地,尤其是华南这些城市创造工作机会,让那里的人生活条件好起来,背井离乡的人就少了。另外,我们要正视港城对人才的渴求。像我们宝华楼引入的这些厨师,就是高技能人才,能为港城提供更好的餐饮服务。当然,社会问题非常复杂,我只是从我,一个大陆来的人,和一个商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尽我所能为这个城市尽一点绵薄之力。”
岳宁接受完记者的采访,回家给蔡致远打了个电话,问他是否知道这件事,蔡致远笑着说:“你的事,哥哥怎么会不知道?”
“哥,新闻这块,你从我和俞婉媚的个人恩怨往港城社会问题上引导,往关心港城底层,尤其是新移民问题上引导,然后主要是鼓励港商往内地投资。帮派等问题,涉及的纠葛太深。监狱里发生这种事,港英政府也不希望目光聚焦,也不希望承受压力。这虽然是和稀泥的办法,但却是几方都能满意的做法。”
“小丫头,我知道了!”
第183章 俞婉媚死了
岳宁家的狗叼只老鼠都能上新闻,更别说岳宁的亲妈俞婉媚生命垂危,岳宁前去探望这件事了。
刚开始,各家电视台的报道各有侧重。有的讲述岳宁和俞婉媚母女之间的恩怨情仇;有的渲染江湖恩义;有的聚焦监狱管理;HTV则将这件事与内地非法移民问题结合起来报道,通过岳宁对非法移民的看法进行引申。
电视画面中,政府当局出动直升机、军舰和大量警力堵截偷渡者冲关的场景触目惊心。内地非法移民问题已然成为港城当前最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港城这些年针对内地非法移民实行抵垒政策:内地非法入境者若偷渡进入港城后,成功抵达市区,便可成为合法居民居留港城;若在边境禁区被执法人员截获,则会被遣返内地。在内地改革开放之前,边境管理极为严格,即便如此,靠着这个政策逃过来的人也不在少数。
自1978年开放之后,内地放松边境政策,内地非法入境者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据说1978、1979年有十多万人从粤省涌入港城。港城本就是一个仅有五百万人口的城市,这十多万人中,大部分识字不多,也没有什么劳动技能,港城哪有那么多低端岗位来安置这些人呢?
起初,电视台和电台的报道重点各不相同。可到了第二天中午,仿佛得到统一指令一般,纷纷将焦点转向移民问题。
昨天讲述母女恩怨的,借着俞婉媚梳理起内地人逃港历史以及逃港人员结构。
昨天渲染江湖恩义的,今天走进九龙城寨探访那些逃港人员。
镜头里,记者穿过狭窄逼仄、像蜿蜒曲折肠道般的通道。头顶上,密密麻麻的晾衣杆交错纵横,衣物如同破旧的旗帜,在昏暗的光线中随风摆动,几乎将天空完全遮蔽。阳光艰难地透过这层层阻碍,洒下的光斑也显得黯淡而无力。建筑像是杂乱堆砌的积木,毫无规划可言。
楼房紧紧相依,墙体上满是岁月侵蚀的痕迹,有些建筑甚至向外倾斜,摇摇欲坠,却依旧顽强地挺立着。街边的排水沟里污水横流,各种垃圾在其中漂浮。
一间间狭小的房间里,塞进了无数的人。人们在昏暗的灯光下,或疲惫地劳作,或麻木地休息。孩子们在狭窄的过道里玩耍。在这里,每一寸空间都被充分利用,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地方。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