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糖、多给布料,也不妨碍再给春梅婶自行车吧?我情愿把东西扔了,也不愿意给田枣花。不行啊?”岳宁问李巧妹。
“行啊!行啊!我又没说不行,就是告诉你,你春梅婶还有其他安排。”李巧妹连忙辩白。这是人家爷爷出的钱,岳宁爱给谁就给谁,她又管不着。
只是,刚才她去通知岳家祖孙的时候,在路上碰见在田里上工的几个社员,岳宁家的事是他们大队新鲜出炉的热闹事。她又一直帮着接待客人,大家自然拦住她打听。她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跟岳宁所在生产队的人也说了,岳宁的爷爷买了一大堆礼品,要挨家挨户谢谢他们对岳宁的照顾。一个女人听见了,还问:“难不成她还给田枣花送礼?”
“都有,都有!人家肚量很大的,我按照户头报的数。”李巧妹把岳宝华让县里的同志帮忙买多少东西的情况,说了一番。
布料、糖果,他们这个山沟沟,大部分人家就算过年都舍不得买,听见了都一脸期待。田枣花整日骂岳宁,自然有人说:“就算岳宁不计较,愿意给,枣花也没脸拿吧?”
田枣花白了一眼:“不要白不要。”
想到这里,李巧妹默默地叹了口气,不知道等下田枣花知道每家每户都有,就他们家没有,会怎么样?
第16章 送礼物
大队里的广播响起,又到了晚间放工时间。
男男女女,三五成群地走在乡间的黄土路上。岳宁和阿发推着自行车,自行车后头各自挂了一个蛇皮袋,岳宝华跟在他们后面,前往岳宁家所在的生产队。
路过别的生产队时,岳宁和阿发跟人打招呼,还停下给大家发几颗糖。熟人问一句:“他们说你要去哪儿?”
“港城。”
“港城在哪儿?听说不是咱们的地盘?”这兄弟接过糖果,剥了红色的包装纸塞进嘴里。
“瞎说什么?当然是咱们的地盘。在粤城再南边一点,清朝时候,这个地方被英国人占了,英国人说要租99年,所以现在是英国人管着。既然是借的,以后肯定要还回来。”岳宁跟他解释。
“哦哦!那能看见洋鬼子了?你去看看洋鬼子是不是长得那么高?”这个兄弟踮起脚比划了一下,“还有,鼻子是不是那么长?”
这里太偏僻了,人们对外面世界的认知,都来自听广播或者开社员大会时听干部念报纸。外国人长啥样全靠想象。岳宁想告诉他,他比划得保守了。可自己的常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岳宁说:“等我去了港城,拍了照片给你们寄过来,让你看看洋鬼子啥样。”
“说好了啊!”
“说好了,我先回去了啊!”
岳宁继续往生产队走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