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宴,往后几年都只稍稍逗留。

今年也是一样,和老一辈聊了两句有的没的,老太太便把场子交给尤氏乘轿回府。

荣国府内同样的张灯结彩,朱红大高照,如同一条长龙点亮了荣国府。

鸳鸯提前一步候在荣庆堂外,搀扶着老太太回了后院换下朝服,又稍事歇息,便有后辈子孙以及仆妇小厮前来行礼。

老太太端坐上首,手边是早早备下的压岁钱和金银锞子。

她挨个散毕,等众人退下,到晚间用了合欢宴才各回各院,守岁迎新。

至五更,鼓响烛尽,青烟袅袅。

一溜的鞭炮噼里啪啦,昭示着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王氏早早的朝服加身,领了一干女眷在荣庆堂外恭候着。今日不仅要进宫朝贺,还是元春生日的一天,她自是有些迫不及待。

老太太也不难为她,按品着妆后,又用了点好克化的小食,便带着众人乘轿入宫。

这之后领宴祭祖,忙忙碌碌……往后从大年初二到年十二,黛玉归府,又有亲友宴席。一连十来天,都不曾消停。

直到年十三,老太太才算能喘口气。

这日难得能休憩一番,老太太便让人置备了茶水点心,放了丫头们胡闹,自己则在花厅和网友唠嗑。

因她这里热闹,直播间就没断过人流。

不少网友,还给老太太分享了他们那儿的迎新风俗。老太太不时听两句,再看他们弹幕上拌嘴,讨论哪里的春节更有年味,嘴角便不由带了笑。

偶尔听说新生代受她直播间影响,追古溯源,不少小年轻喜欢“仪式感”,让许多传统节日焕发新生,又会让她有一种满足感。

早两年,老太太还会想念她远在他乡的儿孙,如今身处在这国公府中,来来往往,人渐渐融入,有黛玉等娃娃能入她心,又有王熙凤这张巧嘴,热闹了,就不觉得孤单寂寞。

尤其这几日的过年氛围,还有国公府四代同堂、子孙共享天伦的盛况……实在是很让她老人家受感染。

这个时候,她就觉得吧,能守护下荣国府这一草一木,还是很值得的。

毕竟盛世月圆,家国长兴,就是最美的梦了。

当然了,这些想法,没过多久又会被老太太丢到爪哇国。

因为,元宵一过,宫里就传出了老太妃欠安的消息,这则消息一出,便是天大的讯号。至少,曾听林如海剖析过时事的贾宝玉,当是警觉:当今与太上皇新旧间的争斗恐怕不远了。

而事实上,征兆来的很快。

这日,林之孝家的匆匆前来禀告,“老祖宗,甄家来人了!”

“谁?”老太太从贵妃榻上坐正,一旁正给老太太念书的鸳鸯放下《笑林》,接过林之孝家的递来的拜帖看了眼,“老祖宗,是江南甄家。”

江南甄家?

只听林之孝家的道,“甄家老祖宗和甄家大夫人并三姑娘,前日入的京,昨日进宫朝贺,才将到了咱们府门口,便派了婆子递来拜帖。”

老太太很快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家老太太也来了?”

“是。”

“那便请进来,等等……”老太太拧眉,“我亲自去,另外,你去请太太和姑娘们,让都来行个礼。”

林之孝家的连忙应下。

老太太虽然不知道甄家的老太太怎么千里迢迢进京了,但她记得网友给她说过,甄家的抄家拉开了红楼抄家的序幕。

因此,她也顾不得其他,拄着拐杖,在一众丫鬟的簇拥下迎了出去。

第63章 穿成贾母的第六十三天

要说对江南甄家, 老太太了解的并不多,兑换的《红楼》也没几个场面。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