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用熟肉包荠菜馄饨,确实是弟弟李岩提出来的。合着是鲜美,李家后来就一直这么在吃了。
黛玉听到“李岩”这两个字,仿佛又把院子里喂着的两只小兔子给装到心里了。她特别想知道李岩更多的事,她道:“李岩哥哥说的包馄饨的法子,确实是好吃的。”
李莞笑着道:“许是岩哥儿小时候粘我。我去厨房,他都跟着。对吃喝上面,我们父母,也比较注重养生,吃什么都吃个自然。就拿做茄子吧,贾家怎么做茄子,妹妹是看到了的,拿鸡油炸了,用菌子炖了,还要用香油收,糟油拌,最后存罐子里吃好几个月。
我们李家就吃当季的菜,食材也少用油炸,一般都是煮好了再放油,方便克化。姑娘吃得惯我这里的菜,就吃得惯我家里的菜。”
此时宝钗都快十五岁,马上及笄,要议亲了。黛玉马上也要到十二岁了,她冰雪聪明,她听出了李莞的话外音。林家的大姑娘,怎么会去李家吃饭?莫非,大嫂子是在意指向李岩哥哥?那李岩哥哥自己呢?
黛玉想起几次跟李岩的相遇,他温文尔雅,含蓄内敛,跟宝玉是那样的不同。若是宝玉这般喜怒形于色,还能窥其心思。李岩哥哥对所有的姑娘都远远地恪守其礼,他的心思又是怎样?
“大嫂子出身书香门第,李家伯伯又是国子监祭酒,是珠大哥的恩师。李岩哥哥为何又会去考武状元呢?”这是黛玉一直想问的。
李莞道:“是啊,岩哥儿是我父亲手把手带大的,四岁就开始启蒙经史子集。但是李家曾经遭遇一场大火,把我闺中所住的绣楼也给点燃了,所幸家中无人伤亡。也是那之后,李岩便说想学武,他说想保护家人。当初只是依着他的意思学着,当做强身健体也好。没想到,竟是学成了。”
黛玉道:“原来如此。难怪李岩哥哥言谈间,总是有诗词相随。”
“若说诗词,姑娘你可是公认的魁首,元妃娘娘都称赞姑娘的诗。”李莞笑着道,“姑娘可知,岩哥儿最喜欢的诗人有三。其一,诗仙李太白;第二,诗圣杜工部;这第三嘛……”李莞卖了个关子。
谈到诗人,黛玉高兴了,她笑着问:“好嫂子,其三是不是边塞诗人岑参?李岩哥哥给小狐狸取名小梨花,不正是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么?”
李莞笑着摇头,喝着果茶。
黛玉想了想,问:“那是李商隐,杜牧?”
李莞依旧微笑着,淡然喝茶。
黛玉又问:“可是王维,孟浩然?”
李莞依旧笑着答:“不是。”
黛玉道:“大嫂子,我猜不出了,古往今来,惊艳的诗人太多了。我猜不到李岩哥哥还会最喜欢谁。嫂子告诉我嘛!”
李莞笑着道:“诗魂潇湘子是也。”
李莞的话音一落,黛玉满脸绯红,直道:“大嫂子尽拿我开心。”
原本姑娘们一起作诗,各取雅名。探春打趣黛玉,管她叫“潇湘妃子”。耳闻元妃娘娘在宫中万般不易,黛玉才不想做什么妃子呢。于是就给自己取了“潇湘子”的雅名。
李莞笑道:“改明儿岩哥儿回了,姑娘若是不信,大可问他求证好了。”
“不跟大嫂子说了,云妹妹还在我那里,我去了。”黛玉含羞跑开了。
李莞心道,她磕的CP,很有希望啊。
黛玉回去的一路上,还在想着李莞的每句话。都说大嫂子是个精明厉害的人,做事情言出必行。今儿大嫂子一直提李岩哥哥试她,可是被她试出来了?
黛玉只觉得一路心里扑腾扑腾的,走到住处还没有平静。未免自己的异样被人看到,她便在窗外驻足片刻。
但见宝玉的发辫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