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我说,也不难。”李莞道。
贾珠好奇道:“怎么个不难法?”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缘法。不值得的事,便不值得空耗心思。”李莞道,“温柔和善良,留给值得的人。”
*
太阳高挂之时,送殡对队伍出城,直奔铁槛寺大路而行。
走到半路,载着宝玉的那辆马车停下了。王熙凤跟宝玉在一块儿。李莞是怕王熙凤那里又出幺蛾子,秦氏丧葬期间,一直让素云在旁盯着她,美其名曰跟王熙凤帮忙。
秦氏丧期里,王熙凤可是出足了风头。荣府里的人当然知道,是因为珠大奶奶生养,琏二奶奶才代管家。但是外边搞不清楚情况的,还以为王熙凤不但是荣国府的二奶奶,宁国府管家也指着她。
因此,李莞让素云把王熙凤给盯紧了,别让外边的烂事儿给找上她了。
李莞、贾珠的马车跟着诸人,送灵到铁槛寺后,便回了荣国府。
贾兰这两日受了些风寒,李莞没让他跟着去。而且贾政、王夫人压根就不重视贾兰,以至于兰哥儿没去,也没有问。
李莞回来后,照顾贾兰吃了药,又问了柔淑的乳母。家中一应安好,两口子晨起太早,便歇了午觉。
李莞一觉睡醒。贾府跟去送葬的诸人都回了,但素云还没有回。
贾母房里的鸳鸯来传话,说宝玉跟王熙凤在铁槛寺住下了。素云跟着琏二奶奶,因此,素云也没有回。
且说素云跟王熙凤下榻铁槛寺,是因为王熙凤还有事情没有张罗完。宝玉闹着要在那儿玩,也不肯回。秦钟近日跟着宝玉一起读书,他俩也在一块儿。
因此,王熙凤、宝玉、秦钟,还有素云,便在铁槛寺住了一宿。
素云第二天回来后,就告诉了李莞两个大八卦。
贾珠忙政务去了,贾兰在书房念书,柔姐儿被奶妈抱在院子里晒太阳。
李莞在屋里听着素云跟她讲事情。
素云道:“可给大奶奶猜中了。果然有人奔着琏二奶奶去了。
琏二奶奶嫌铁槛寺嘈杂,便带着我们几个去附近的馒头庵下榻。那馒头庵,就是以前的水月寺。因寺里馒头做的好吃,就管叫馒头庵了。
当天,馒头庵里的一个老尼姑,便拿着一件风尘之事,让琏二奶奶当判官。”
李莞奇道:“哦?尼姑庵里怎也有风尘之事?”
素云道:“大奶奶,您听我道来。那老尼姑,原来是别的庵里去的。她当地有个张姓大财主,财主家有个叫金哥的女儿。那金哥在进香的时候,遇到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李衙内就看上了金哥,打发人去求亲。不想金哥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礼。张家既怕守备不肯退亲,李公子又执意求娶。守备花了钱送了聘礼,知道这事儿后,跟张家正打官司在。”
两个官宦人家,同时要娶一个叫金哥的女孩儿,还在闹官司。
素云道:“这老尼来搭线,找上了我们琏二奶奶。让求老爷和太太,找守备说说,把亲给退了。说守备的上级,什么长安节度使云老爷跟我们府里有旧。”
李莞道:“老爷、太太、琏二奶奶哪是那么热心快肠的人。”
素云伸手,比出三根手指头。“三千两。”
普通一户人家一年开销在二十两银子左右。三千两相当于普通人家过150年的生活费啊。贾家的调节费,属于天价。说个不好听的,这哪里是调节,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