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珠和李大姑娘的婚期拟定在这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
天气已经转凉,李家上下忙得不亦乐乎。
数月前,贾政回京,造访李家。李家便知亲家公是十分满意这门婚事的。在婚事上拖拖拉拉的,只是王夫人一个人的主意。当然,贾珠的果决将婚事拉回了正规。
李家大房一共也就两孩子,李莞和她三岁的幼弟李岩。李家上下竭全力地给李莞办着嫁妆,定不能让荣府小觑了李家的姑娘。
李守中夫妻办了十箱,李老太太给了八箱。二房李婶感念大房对她的照顾,也给李莞办了两箱嫁妆。
对上满满当当的二十箱嫁妆,加上压箱底的银票、房契地契,前世资深社畜、纯粹的无产业者李莞,眼泪直打转,这是泼天的幸福呐!要是可以,她都想在这个家赖一辈子。
“一会儿姑娘可别再哭了,哭花了妆,倒时候珠公子掀开盖头,就看到了一只小花猫。”跟着李莞一起陪嫁的丫鬟素云道,一边给李莞细细地描着妆。
“哪有姑娘离了娘家不哭的。倒是婚礼上的礼仪繁琐,姑娘多吃些,免得顶不住。奴婢去准备一些小吃食,姑娘揣在身上,顶不住的时候,就偷偷吃两口。”李莞另一个叫银蝶的陪嫁丫鬟道。她是李老太太拨给李莞的一个一等丫鬟,一手好绣工,性情沉稳、思虑周到。
素云跟银蝶两个,一个爱动,一个喜静;一个活跃,一个持重。有她们两个的陪伴,李莞想着婚后的日子,即便贾珠的公务再忙,她在荣府的日子也不会寂寞。
新娘妆化好后,李莞在闺中等着贾家来接人。初嫁人妇,她心里还有些惴惴。吃了一碗银蝶端来的荠菜猪肉云吞,胃充实了,心绪也平静了许多。
待屋外吹打之声,喝彩之声,以及鞭炮之声响起,李莞知道,贾家接亲的人已经来了,心又不自觉提到了嗓子眼。
红盖头盖上后,李莞的视线就只剩下了盖头下的一方天地。
李府热闹了一场后,李莞被搀出时,已经快到晌午。
她看到了停在她面前的一双玄色金线四方靴,又听到其父李守中有些哽咽地道:“宫裁就交给你了。”
随后便是贾珠沉稳的声音:“岳父大人放心,有我贾珠在,定不会让宫裁受委屈。”
有着三十年单身狗经历的李莞听后,心中甚是感动。
按照这个世界的婚姻习俗,女子出闺房后,有脚不能沾地的说法。
新郎从岳父手里接过新娘后,就要将她背出家门,直至其上花轿。
眼前的那双金线玄色四方靴转了个方向,贾珠在李莞面前蹲了下来。
“接新娘啦!”媒婆高声喊起。
“姑娘可当心着。”素云和银蝶引着李莞。贾珠遂将其背起。
贾珠虽然是读书人,但身量较高,轻轻松松地将新娘背了起来。
虽然是中秋,但这天的天气是极好的,隔着红盖头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照在人身上,暖融融的。
李莞知道贾珠偏瘦。如今被他背起来,便更感觉得到他的清瘦了。李莞心想着,待她安顿好了,一定要给贾珠好好补补,将来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接李莞的轿子歇在了李府门口,李莞被送上轿子之前,收到了贾珠偷偷揣给她的一包东西。
待李纨坐进轿子后,她拿出那包东西一看,是一个油纸包着的桂花酥烙。
贾珠在李家备考那阵,李莞差素云给贾珠送汤时,也送过小吃食,其中就包括了桂花酥烙。
轿门和轿窗都有布帘子挡着,也没人看见,李莞将桂花酥烙塞了一个到口中。跟她家里自己做的酥烙一样脆,甜度要更大一些。甜食爱好者李莞,吃了一个酥烙后根本都停不下来,又接连吃了两块。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