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美”。为了追求文本而追求文本,修辞手法越多越好,引用的典故诗句越晦涩权威越好。”
小银:“讲究文风华丽?”
“对,而它的极致,就是‘骈文’。”
骈文。
全篇以双句为主,字句两两相对。要求对仗要工整,文本要绮丽,声律要铿锵。简直就是文章形式主义的顶峰。
语文老师之前让他们背过几篇骈文,当然小银毕业好几年了,也早就忘了。
就记得里面的句子都跟对联似的。上句下句字数一样,是对仗的,很工整很华美。
小银点头表示:“能理解。”
长脖子像是想起了更多的东西:“嗯……当时他还在直播间里的显示屏上,展示了几副绘画,给我们举例子来着。并指着其中一副色彩最为艳丽的美人图,浪漫主义绘画《达拉斯》说:‘这就像是大多数人,对于绘画评价的第一标准就是——美。只要这幅画美,那它就是好画。画的丑,那就是不好。’
小银想像了一下那个场景:
一个直播间,没有人出现,只有三幅并列的画,其中一幅画画了个美人。
而画外的一个沉稳声音在说:“美的文本,就像是这幅画一样,构图复杂、线条张扬、色彩明艳。很多人踏入艺术的最初原因,是因为追求‘美’,他们也用自己的一生,在践行这种美。”
那么小玫瑰追求的是这种吗?
应该不是……
他好像有很多很丑陋的用词,很卑鄙的人设,很恶心的情节。
“美”可能是有的,但绝对不贯穿他的整个创作。
*
小银把注意力从那想像当中收回,重新转移到长脖子脸上:“嗯,爱美是人之天性。那第二重呢?”
“第二重,就是简单直白,语言流畅,生动真实。此时,作者不希望读者过度关注到他的文本,而是关注他笔下的故事和人物。”
小银:“又不追求美了,追求自然真实……?”
长脖子:“啊对,换句话说,当你注意不到文笔存在的时候,那它就是最好的文笔。”
小银“哦”了一声。
没有文笔就是最好的文笔,真是很有意思的话。
长脖子:“他还说,这种文笔的极端,就像是现实主义电影的极致——纪录片。导演故意隐藏一切剪辑转场痕迹,让观众以为,这就是真实拍摄的东西。然后当场给我们放了一小段纪录片看,反正就跟新闻差不多吧。”
“……”
举例又转到电影上面了。
纪录片,拍的基本上都是真实的内容,至少也是导演自以为的真实。
里面很多镜头都跟现场采访一样,确实不像一般电影镜头那么讲究。
“他说的那句话叫什么来着……”长脖子一时之间想不起来,捂着额头在那边念叨了好几遍“说什么来着”、“说什么来着”,愁眉苦脸的。
小银:“……”
其实想不起来,你可以不说,犯不着这样为难自己。
“啊对对对!”长脖子一拍板,终于想起来了,兴奋不已,“最好的现实主义艺术,擅长的便是隐藏其艺术手段!”
而后她好像怕不严谨,又补充道:“嗯,具体的词汇可能有误,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小银:“嗯。”
他能理解。
在这里,文本,只是表达故事的媒介而已,自然不能喧宾夺主,给读者造成阅读困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