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2(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盛女士昏迷这么多年了,我知道你们在等奇迹。”

“作为医生,我必须如实相告,按照目前的常规治疗手段,她苏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祝晴的手,紧紧攥着脑电波波动的报告。

医生这番话,只差明白地告诉他们,盛佩蓉醒来的几率微乎其微。

但是刚才,祝晴分明看见母亲的手指在微微抽动。

即便她的生命力极其微弱,但她真真切切地存在着。

“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路,维持现状。以盛女士目前的身体状况,还能撑一段时间。但最终结果,你们应该明白。”

原剧情里,在昏迷数年后,盛佩蓉因身体器官衰竭去世。

而此时此刻,罗院长的话,指向同样的可能性。

“第二条路——”罗院长顿了顿,“最近国外有个实验性的新疗法,正在招募志愿者。”

“根据前期数据,成功率大概三成。”

“手术风险很大,三成的成功率,意味着七成可能会失败。”

失败的结果,显而易见,最坏的情况是连现有的时间都保不住。

“这个决定很难,我理解。”

“你们需要好好考虑,是继续维持——”

“还是赌一把?”

院长办公室里,空气如凝固一般沉寂。

盛放一直没有听见晴仔回答,低头盯着自己的十根手指头。

放放攥起小拳头,郑重其事地竖起三根手指。

三成的希望。

小舅舅如今是家里唯一的长辈。

他必须撑起场面,撑起这个家!

宝宝的心“卟卟”跳:“要搏一搏吗?”

第60章 原来答案这么简单。

盛放坐在院长办公室里,两只小脚悬在椅子边缘晃荡。

原来对什么都感到新鲜的放放,没有东张西望,只是安静地盯着罗院长一开一合的嘴巴。

三岁半的孩子,哪里能听懂罗院长那些有关于脑补损伤和手术风险的医学术语?他只能从晴仔凝重的表情中嗅出不安的气息。

外甥女的眉心拧成了结,而罗院长正从身后的档案柜里取出一摞厚厚的资料。

“我们确实有过成功案例,患者在术后逐渐恢复语言和行动能力。”他将病例报告摆在一大一小面前,停顿片刻,“但同样存在失败案例,术后脑部损伤加重,甚至……”

罗院长的办公桌上,两沓病例资料形成鲜明对比。

和左边堆高的失败档案相比,右边寥寥无几的成功案例显得凄凉。

祝晴知道,这不仅仅只是冰冷的数据,失败案例的背后,藏着罗院长欲言又止的潜台词。

他们被推进手术室后,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从盛女士目前的检查指标来看,各项条件都符合手术标准,是适合接受手术干预的。”

“新疗法的报名截止日期是十月底,你们还可以考虑。”

罗院长翻开日历,用黑笔圈出日期:“即便决定手术,也需要三周的术前准备期。要调整用药方案,改善营养指标。”

罗院长的解释专业清晰,祝晴却只能提炼出两个关键信息。

十月底之前,必须做出决定,再到完成手术——

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可能就是生死永隔。

“至于保守治疗,确实能维持现状,但脑部损伤会不可逆地恶化下去。到了那时候,连这三成希望都不会有。”罗院长的语气温和,却不容拖延,“建议两周内给我答复,这样无论哪种选择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